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韶萍课堂 >> 正文
史上最早的“丧家之狗”-孔子
http://www.hnta.cn 2009-5-4 来源:大河报 点击:
    “丧家之狗”是对丧魂落魄、无家可归的人的一种形象比喻。这个典故出自郑国(都城在今新郑市)。有意思的是,最早得到这一“雅称”的人,竟是“至圣先师”孔子。 

丧家之狗 典故 新郑 至圣先师 孔子

孔子像  

    公元前492年,周游列国的孔子带着孔门高足一路鞍马劳顿抵达郑国,不料还没找到歇脚地方,就在熙来攘往的东门外和徒弟们失散,独自一人在城门外傻傻地呆立着。弟子子贡弄丢了师傅,火急火燎地四处向人打听,终于有个郑国人感觉刚才见到的一个人有些“疑似”,就对子贡说:“东门站着一个人,相貌怪怪的,脑门长得像尧(上古帝王),脖子则像皋陶(舜时的司法官),肩膀又像子产(郑国国相),而腰部以下却比禹(上古帝王)要短三寸,看上去憔悴疲惫,就像一条丧家之狗。” 
  子贡按图索骥,果然在东门外寻到了苦苦等候的孔子,就把刚才那人的话原原本本学给师傅听。孔子听完,淡然一笑:“体貌嘛,他怎么说都无关紧要,不过说我像条丧家的狗,倒是说得对啊!”

作者:许禾钢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