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韶萍课堂 >> 正文
腊月的“腊”来源于祭祀风俗
http://www.hnta.cn 2009-1-16 来源:网络来源 点击:
    腊的另一种含义
    据汉代学者应劭的《风俗通.礼典》记载:“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隋书.礼仪表》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开皇四年十一月诏曰:古称腊者,接也,取新故交替之意。”是说腊包含有新旧更替、辞旧迎新的意思。一年将过,在这新故交接的岁末之际,向祖先家神贡献祭品,报告一年人寿年丰,天上人间分享丰收的喜悦。 
    腊月的“腊”来源 祭祀 风俗 腊八粥 腊八粥由来还有一说
    腊月里另一个传统节物,是初八日吃腊八粥。清人李福《腊八粥》诗:“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腊八粥源起,广为人知的与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一则传说有关。其实,早在东汉初叶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已有了腊日节吃赤豆粥驱邪的民俗。
    我们的老祖宗因隆冬天气寒冷,阴气太旺,人容易得病,故在腊日节以赤豆为粥。赤豆红色,象征火,属阳,用以驱除阴气邪气,迎接阳气,请看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疫。”隋代学人杜公瞻注释云:“共工氏有不才之子,以冬至日死,化为疫鬼,畏赤小豆,故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之。”又宋朝诗人范成大《腊日村田乐府十首序》云:“二十五日煮赤豆粥作糜,暮夜合家同食,云能辟瘟气。” 
    上文已讲到,梁武帝把腊日节定在腊月八日,那时已有了腊八吃赤豆粥的习俗。随着佛教传入在中华大地盛行,传统的红豆粥与佛祖传说中的糜粥融合在了一起,到后来居然反客为主,原有的食红豆粥驱阴驱邪之说几至失传了。实际上,腊八粥里必加赤豆及红米、红枣使成红色,本就是古代“赤豆粥作糜”的传统。

共2页  1 2
作者:陆茂清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