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悦·人生”系列之十五
36亿年前,无五洲四洋,地球上的陆地还连成一片。那时,地壳运动频发,一座大山拔地而起,无万仞之高,亦无绝岭之险,但那里在岁月的积淀下,见证了一幕又一幕的生长与消亡,花落与花开。
嵩山,在诞生后的36亿年里,一直在大河之南静静地屹立,俯瞰着脚下中华文明渐渐产生,它就如同一尊守护神,守卫着中原儿女的安康与幸福。有人说嵩山这本书,对于史学家,够他阅读一辈子,但对于普通人,三小时可能已不耐烦了。
公元2007年,在嵩山脚下的待仙沟里,一场名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实景演出打破了嵩山36亿年的单调与寂寞。往日严肃古板的嵩山突然之间多了几分生机,多了雅致。
如果说是嵩山成就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可以理解为,在嵩山、在禅宗祖庭少林寺,世界各地的人们慕名而来,这里代表着中原文化,也代表着汉文化,他们在一览中原大地秀美风光,感受厚重河南历史心跳的同时,还会将“朝圣”之心留在待仙沟,欣赏这一“佛教激情之乐”。
如果说是《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成就了嵩山,这难免有牵强之意,但依事实而言,此言绝非无根无据。
长期以来,人们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来形容河南的旅游生活,由此可窥到一斑,在嵩山,人们也往往顾忌到晚上无处留宿,只能使嵩山的吸引力多局限于郑州周边地区。
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上演,使河南旅游夜生活不再匮乏。按照导演梅帅元的设想,《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将弱化少林寺刀光剑影的传统形象,人们可以在这里同和尚一起吃斋饭,听禅师讲中国文化,还能看一场关于禅宗的演出。
春天桃花始盛开,在浓情蜜意的阳春四月,当你无处找寻心灵的宁静之处时,嵩山脚下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个绝佳的去处。白天背着不算太重的行囊攀登嵩山之巅峻极峰,挥汗如雨,但依然与家人一起享受着运动和挑战的乐趣。晚上洗个澡,换套衣服,坐在连天峰的对面,《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演出现场,静静地聆听悠扬、祥和的佛乐,这样的心灵无处安放,只有大自然才能将其收归原始。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不是天成之物,但人们的创作却恰到好处,不做作、不轻浮,一切都如此和谐。它是人们送给嵩山的一件礼物,这件礼物质朴无华,却又在佛光的照耀下显得熠熠生辉。这就是禅的力量,不着文字,直指心性,将这件嵩山脚下的瑰宝打造得如此令人向往。
- 老君山:隐去千载留清音 2010-3-29 9:07:33
- 神农山情思 2010-3-25 15:22:01
- 春游到鄢陵 思古有李白 2010-3-23 16:49:44
- 早春二月 踩着花香去旅游 2010-3-16 8:42:46
- 玩转郑州红酒馆 2010-3-15 14:05:03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