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是山西省1987年首批公布的六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注重资源保护,合理开发景区成为景区开发中的宝贵经验。
绵山集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道寺院、革命遗址于一山。景区开发之初,景区开发管理者就十分重视资源保护,尤其是对文物资源的保护更是下足了工夫。景区多次组织大家学习《文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及《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并确定了“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积极创新”的开发思路。
1.保护文物,注重创新
云峰寺是绵山主要佛教寺院,1940年被日军烧毁,“文革”期间又遭破坏,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云峰寺多数殿宇破败不堪。景区管理者在景区开发中,按历史原貌,翻修了空王古佛大殿,加固了石佛殿。对介神庙等殿宇则采取了能补则补,不能补的按原貌重建的方式保护。对只有遗址的大罗宫,则在原址上重新建成上下13层,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的道观。对后赵石勒修建的介神庙,进行全面恢复,形成了石窟祠庙。当时的介公墓几经坡缓已沦为一堆废丘,景区管理者在四周补植松柏和花卉,完善了献亭,补全了神道石兽,重新竖立了历代古碑,恢复了古代侯爵陵墓的风貌。雕塑和碑石是绵山的历史见证和重点文物,管理者在调查全山人文资源时,发现边远庙殿的荒草中散落的240余尊塑像,全部收集到大罗宫内进行异地密封保存,被专家和游人称为“山西的敦煌”。此外,管理者还将绵山历代真身舍利塑像十三尊,集中到正果寺进行保护性展出,成为绵山精品景观;《大唐汾州抱腹寺碑》是绵山镇山之宝,为了更好地加以保护,景区特别为之加盖了碑亭,并用玻璃罩密封保护;对云峰寺及全山的宋、金、元、明、清等十数通珍贵碑刻全部进行修复加固。绵山采取的一系列的文物保护措施,受到文物部门和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
景区不仅在保护的前提下恢复和重建文物景观,而且还在保护的原则下对景观进行创新,使绵山景观能够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比如在龙头寺竖立了《大道思想碑》和《公民道德规范碑》,介绍绵山的开发宗旨和立山之本;在龙头寺四周山壁新增了《叶剑英元帅论绵山》、《介子推不言禄》、屈原《九章·惜往日·介子》等石刻;在龙脊岭险要处恢复了高达9.9米的介子推母子像;在介公岭下的荒石凹中新建大型碑林,陈列历代名人和当代书法家题咏介子推暨寒食清明节的诗刻二百余通,在碑林前的石壁上安装了《万寿图》石刻。
2.保护山体,巧用空间
基础设施是旅游必不可少的要件,但绵山可利用的地面空间很少,为了把对山体和植被的损坏降低到最低程度,绵山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宜少不宜多,宜藏不宜露,宜低不宜高,宜小不宜大,宜散不宜聚,宜淡不宜浓”的原则,修建了国内唯一坐落在悬崖上的四星级云峰墅苑,夹在山凹中间的空中卧龙宾馆,挂在悬崖边上的大罗宫琼崖宾馆、一条街集贤居宾馆和邀月楼餐厅等等,在满足游客食宿需求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了别样的享受。
交通不便是制约绵山旅游的主要因素。当有人提出用传统办法靠里挖山扩路时,公司董事长阎吉英却另有主见,认为应该在悬崖外边利用填空补凹、弯坡砌直的办法拓路。他说:“这样虽然费力费钱,但钱花了可以挣,山挖了永远不能恢复。”因此,景区内主干公路几乎全是半条路挂在悬崖上。为方便游人到正果寺游览,景区历时两年,投资100余万元,修建了长达400米的之字形空中栈道,既保护了山体,又形成了罕见的旅游便道。为了严禁破坏山体和植被,景区管理者在所辖范围的三处山口设卡布岗,实行封山措施,彻底堵绝乱采石、乱挖沙、乱伐树、乱采药、乱放牧、乱开荒等行为。上个世纪90年代,绵山曾连续发生过两次重大火灾。绵山开发后,封山措施从根本上防止了火灾发生,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的多次表扬。
3.美化景区,保护环境
绵山管理者始终把景区环保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投巨资、给大力,抓紧不放。
绿化是环保第一要事。景区管理部门在14个游览区人文景点周围栽植松柏,种植草坪,摆放盆花,形成“常年有绿,三季有花”的亮丽景观。还在108国道到南槐志山门,旅游公路两侧栽植了各30米宽的松柏林带。从南槐志到水涛沟广场12公里景区主干公路外侧全部植种油松、侧柏、黄剌梅等树,新植路边草坪和季节性鲜花,形成一道蜿蜒起伏的绿色屏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景区人工绿化面积达到30%以上。为提供绿化苗木,景区还建起占地12亩的苗圃和6座花卉大棚,组织了100余人的绿化队伍,常年育树种花,进行管护。景区各种绿化投资已达亿元。
在对绵山水体的保护上,一是严格保护水源,严禁新建与保护措施无关的项目,严禁在绵山水流区域倾倒任何废弃物,定人、定点、定时拣拾废弃物。二是集中处理污水,先后投资1500万元建成三座生化处理设施,保证污水处理率达100%,污水排放达标率100%。建成从云峰寺到山下冀家庄12公里的污水排放管道,在山下建成1500立方大型污水处理场,使绵山大部分污水可以集中处理。三是对全山自然洪水流域全部进行砌筑防洪拦洪石坝,引导洪水集中流向。四是在岩沟口和艾蒿坡打井四眼,铺设10公里输水管道,用4级扬水泵抽水上山,浇灌新植树木,扩大水源林面积。
在环境卫生方面,绵山已实行了标准化、制度化、经常化管理:投资1658万元,建成高标准厕所23所,其中水厕15所,木制免冲厕所3所;对全山垃圾,按旅游线路200米设一垃圾罐箱,设垃圾回收站16处,全部实行分类包装、袋装管理,收集率达100%;景区配置固体垃圾运输车2部、液体垃圾车2部,随时处理各种垃圾。为净化空气,全山宾馆全部使用石油液化气或电器,集中供热设施全部使用优质无烟煤,所有煤气全部经过脱硫消尘处理排放。为防止道路粉尘污染,配备洒水车二部,每天定时洒水防尘。景区设立环卫处,工作人员150余人,实行分段包干责任制。随着公司热电联产项目的投产,全山进行了“煤改电、热改电”改造,目前全山已实现无烟化。 绵山不仅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取得良好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益,绵山不仅恢复抢救了许多文物古迹,而且使绵山及整个太岳林区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不少珍稀动物又回到绵山,久已不见的丹顶鹤、金雕等日渐增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曾出现于绵山,后被抢救送回太原动物园。
- 浙江磐安乡村旅游开发对策 2012-6-28 9:18:48
- 旅游产业功能转型:旅游绩效如何衡量 2012-6-20 17:25:25
-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2012-6-18 11:15:27
- 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 应注意的问题 2012-6-11 11:19:44
- 中国“新古镇”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规划 2012-6-7 9:04:01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