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歌赋中原 >> 正文
父亲山
http://www.hnta.cn 2011-9-9 来源:河南旅游资讯网 点击:
    记得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叫做《背影》,里面描写了一些朱老先生对他父亲的回忆片段。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

    对于这些文字,我清晰的记得。只是那个时候自己还小,自己的父亲也年轻,身体也很强壮,所以对作者描写的他的父亲觉得很不真实。

    是的,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臂膀曾经是那么的粗壮,那片脊梁曾经是那样的宽阔。

    孩童时我经常吊在父亲的臂膀上打秋千,叽叽喳喳的喊着:爸爸爸爸。期待着父亲高高的将我吊起,每当父亲出差回来时,我总是早早的就守在家门口,记得那时候还住在小胡同,我就那样小小的一个人站在院子门口,眼睛盯着街口,期盼着父亲的身影,因为父亲的每一次归来总会给我带回拉风的汽车,变形金刚,小手枪等时髦玩具,也会一进门就将我高高抱起,用他碎碎的胡子扎我的脸。那时候父亲胳膊隆起的小山丘在我的心里就像一座大坝,阻隔了外界的恐惧侵袭,储存了对我的保护和爱。

    后来上初中高中大学,父亲和我渐渐的变得沉默,我知道,不是因为感情的冷却,而是父亲已经把我当成一个男人,这是两个男人之间的交流,不需要繁复的语言,过多的表情,一两个眼神,足以表达他对我的爱,这种爱,是沉淀的爱,他剥去了繁复的外壳,赤裸裸也亮晶晶的温暖着我。

    再后来我考试,工作,父亲更沉默了,他的胳膊上的小山丘不再高高隆起,他的背脊不再宽宽的厚重,甚至变得有点罗嗦,我记得一件很细小的事,我每天下班后会准时去健身,期间要过一条小马路,父亲每次总会叮嘱我慢点,过马路要小心。从前的父亲从不罗嗦的,他给我的爱一直都是大气,磅礴的,像一座山,一条江。可是现在这座山慢慢的变绿了,这条江也缓缓的淌细了,柔和了许多。呵呵,是的,父亲也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生活的磨砺会抚平他坚毅的线条,父亲也开始温柔起来。

    也许以后的父亲会随着岁月的侵袭变得越来越脆弱,他也会越来越依赖我,就像我小时候依赖他一样,但是父亲这座山峰永远横亘在我的心头,我依然时常会梦回童时吊在父亲臂膀的时光,那条臂膀撑起了我童年的全部重量,那片脊梁,养育了我全部青春的年华,是您养育了我,教我勇敢,教我承担。其实,我一直都想对你说:父亲,我爱您!
作者:徐鹏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