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电子政务 >> 正文
电子政务对传统政务的革命性改造
http://www.hnta.cn 2009-9-21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点击: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到来之后,信息技术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I力要素。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到来之后,信息技术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I力要素。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一、传统政务的特点

  传统政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业务流程复杂。审批环节众多,议事程序漫长。

  (2)信息沟通不畅。组织内部是相对封闭的,组织成员的自主性与互动性不强,信息得不到有效流动和传输。

  (3)提供服务的被动性。传统政府组织高度集权,层级制、金字塔式结构使政务的处理方式是以政府机构和职能为中心,政府在为公众服务方面处于被动的角色。

  二。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指的是为了有效提高政府的行政绩效,从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代替、加强、延伸和优化政府依法行政过程中的部分事务的一种新型政府工作方法。电子政务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交互式、网络化的扁平管理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跨越时空的信息传递渠道。

  (2)运用互联网打破传统政府的组织界限,形成了一种完全开放的矩阵式组织结构。

  (3)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通过网络得以快速流动和传递。

  (4)政府服务的主动性大大提高,电子政务发散式的网络传递途径使公众能有效地监督政府的工作绩效,真正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当中。

  三、电子政务对传统政务再造的内容

  (一)行政再造——电子政务建设的前提条件

  电子政务并不是对传统政务的简单替代,也不是信息技术和传统政务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对行政改革后的政府业务流程的固化,所以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必须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和再造。重组和再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参照和遵循以下几点。

  1.行政改革要与国情相结合

  行政改革只有与国情相结合才能达到其目标,不与国情相结合的改革是空洞的、没有土壤和缺乏支持的东西。就目前来说,一方面中国还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远远没有完成工业化的任务,而且中国又面临着信息化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的理性化官僚制还不够完善,而西方发达国家是在成熟的韦伯官僚制的基础上进行的信息社会变。

  2.行政改革要系统地进行

  行政改革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前提要结合信息技术的运用系统进行。在理念方面。我国的行政价值标准提倡“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在行政职能定位方面,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提出政府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在行政体制变化方面,我国政府要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将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管理体制取代传统的政府单独管理体制;在行政机构的设置方面。要严格遵循中央提出的精简机构政策,根据具体的行政职能和任务进行编制管理。在政府管理的具体落实上,要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合理利用自由裁量权。对行政相对方采用劝导与强制合理搭配的原则。
作者:未知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