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电子政务 >> 正文
电子政务,智慧城市以及2010年四大机会
http://www.hnta.cn 2010-3-30 来源:首都之窗 点击:

  再战电子政务市场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整个电子政务的竞争已经出现了如下的发展趋势:IT基础架构委托给大型IT厂商,如惠普、IBM、戴尔等;核心业务系统开发与维护由国内知名服务厂商提供,如神州数码、中软、太极等;涉密系统由原事业单位改制后的企业维护;而政府工作人员只承担行政管理职能,进行信息加工分析,提出对公众服务的项目要求,哪些依靠贩卖硬件设备和简单解决方案的方案商将被彻底淘汰出局。
  在我们的采访中,不少方案商也表示,从表面上看,电子政务市场很大,简直就是单子满天飞,事实并不如此。抛开电子政务表面的喧闹和光环,在某种意义上,电子政务市场其实是一个让许多方案商都备感“痛苦”的机遇。
  这脱离不了中国的基本事实:一方面,政府不少机构本身还处在改革之中,一些规章制度、业务规范、工作流程本身就还处在变化之中,对方案商来说,这意味着需求的不确定,这种情况下的政府信息化很有些类似于为高空飞行中的喷气式客机更换引擎;另一方面,各政府部门对信息化的理解水平也参差不齐,对信息化的理解、支持程度也相差很大,这不可避免地会对对IT系统的统一性造成影响,使方案商深感棘手。
  此前,不少方案商提供的电子政务方案非常宏观,功能、效益设计追求大而全,可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往往电子政务投资巨大,实际应用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些总体性的框架建设,虽然项目铺得很大,却事事做不深、做不透。
  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要把握住机遇,方案商首选要明确自己在这个机遇中的定位,明确自己有可能拿到什么层次、什么规模的单子。此外,还必须选好一个最能取得应用效果的具体项目,做深、做透、做好配套的各个环节。一个项目成功了,再去扩展,才是方案商的出路。
  对于要想在电子政务市场中重新分食蛋糕的方案商而言,不仅要拥有软件开发、网络设计和规划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还拥有一流的测试技术、规划手段和培训能力等,这些都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到一点一滴的积累。
  把握电子政务发展脉搏
  对众多活跃于电子政务市场一线的方案商而言,眼下的市场环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可以看到,随着公众服务需求不断变化,政府职能、角色和定位随之改变,电子政务的工作重点也将随之调整。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将更加重视深化应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更加重视互联互通,更加重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具体来看,由于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全国各地各级政府部门电子政务方面面临日常维护硬件、软件系统等诸多工作,必须支付规模庞大的人力和财务成本,电子政务外包服务需求日益增多。未来电子政务外包的市场将会集中在“十二金工程”硬件的维护、各级政府业务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地方政府服务器、存储系统的维护等。
  其次,我国政府部门对信息化的建设已经从建设网络等基础设施,过渡到今天在各个部门协同办公的需求下,电子政务平台综合利用政府数据中心的存储、计算、传输、应用等各种资源,帮助政府部门处理越来越复杂和繁重的电子政务工作。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如:税务的数据大集中、金融的数据大集中、政府超算中心、政府灾备中心建设等等,都是以围绕数据为中心的建设,可以说数据中心的建设是目前政府信息化的建设重点。
  再次,地级市和县的电子政务总体平台建设可能会受到关注。因为明年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进一步推动省直管县。这就意味着强县战略将加快推进。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实行县财政直接对省财政。如果方案商在省直管县,特别是省直管财政方面,能开发出新的应用系统。新的平台,和新的产品,就会有很大的需求,也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最后,发展电子政务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让政府在互联网上树立良好的形象。但是,如果政务系统经常遭到攻击和破坏,基本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又何从谈起形象问题。而且,由于电子政务的特殊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轻则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重则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国家的安全。因此,安全的意义不言而喻,方案商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
作者: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