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智慧城市以及2010年四大机会
http://www.hnta.cn 2010-3-30 来源:首都之窗 点击:次
电子政务市场重心转变
几年前,“某地人民政府网站开通”这类新闻不绝于耳,后来是“某政府部门建设网络架构”在吸引眼球。而今,电子政务不再仅仅是一个吸引眼球、谋求轰动效应的政绩工程。作为投资巨大、牵涉政府各个部门、与老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系统工程,电子政务市场正在走向成熟,其重心正更多地转向政务本身,转向为社会服务、提高公共管理能力等方面。
应该说,2008年、2009年之于电子政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年份,甚至可以说是个转折的年份。从2008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大部制改革,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对电子政务发展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此外,电子政务的管理职能从国信办的一个组负责协调转变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个处,成为政府职能部门下设的常设处室,这是一个小突破,也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电子政务发展带来了契机。
实际上,北京网站建设早在2002年,为加快电子政务发展速度,中国决定在此后5年里投资1万亿元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引发了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高潮。可以看到,2001年—2006年,我国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吧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电子政务内网、OA系统和电子政务外网均在有条不紊地建设,时至2008年,大部分省市县政府及下属单位,相应的电子政务网络已经建设成型。到今天,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中国电子政务大规模建设时期已经过去了。
如果回顾这几年电子政务的发展,会发现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已经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从2002年颁布《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简称为17号文件)开始,到2009年这7年间,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很快,以12金为基础拓展成为涉及国计民生的更多“金字”工程和大项目,网站建设、法律法规、人才培训等都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
甚至同发达国家相比,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有自己的特点,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较超前。例如,北京东城区的万米网格化管理将城建划分为一块块容易管理的区域,结合信息化手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管理模式只有在美国纽约这样的城市才有,而中国已经有十几个城市开始普及应用了。
尽管如此,我们必须承认“重电子、轻政务; 重硬件、轻软件; 重网络、轻应用”,这是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痛点。世界IT系统建设的经验表明,从投入产出角度看,IT系统建设的最优化投资比例为: 硬件占总投资1/3,软件占1/3,服务(咨询、开发)占1/3,但是中国的电子政务的投资模式却与此不同,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网络和硬件上的投入成为前几年政府信息化投入的主体。
有数据显示,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普遍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软件投入低于30%; 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远远超过实际应用的需要,个别项目的存储资源甚至可以支撑10年业务的增长需要; 在已经建设的电子政务工程中,面向公众服务的应用功能不到3%,面向决策支持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8%,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大众的效能尚未充分显现。
因此,在国家“十一五计划”中对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和要求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初步建立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2008—2010年,政府行业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依然是政府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围绕于此,政府门户网站系统、协同办公OA系统、网上审批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电子印章系统、应用安全管理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已经或者将要陆续上马,这是目前各地政府行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几年前,“某地人民政府网站开通”这类新闻不绝于耳,后来是“某政府部门建设网络架构”在吸引眼球。而今,电子政务不再仅仅是一个吸引眼球、谋求轰动效应的政绩工程。作为投资巨大、牵涉政府各个部门、与老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系统工程,电子政务市场正在走向成熟,其重心正更多地转向政务本身,转向为社会服务、提高公共管理能力等方面。
应该说,2008年、2009年之于电子政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年份,甚至可以说是个转折的年份。从2008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大部制改革,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对电子政务发展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此外,电子政务的管理职能从国信办的一个组负责协调转变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个处,成为政府职能部门下设的常设处室,这是一个小突破,也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电子政务发展带来了契机。
实际上,北京网站建设早在2002年,为加快电子政务发展速度,中国决定在此后5年里投资1万亿元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引发了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高潮。可以看到,2001年—2006年,我国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吧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电子政务内网、OA系统和电子政务外网均在有条不紊地建设,时至2008年,大部分省市县政府及下属单位,相应的电子政务网络已经建设成型。到今天,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中国电子政务大规模建设时期已经过去了。
如果回顾这几年电子政务的发展,会发现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已经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从2002年颁布《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简称为17号文件)开始,到2009年这7年间,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很快,以12金为基础拓展成为涉及国计民生的更多“金字”工程和大项目,网站建设、法律法规、人才培训等都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
甚至同发达国家相比,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有自己的特点,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较超前。例如,北京东城区的万米网格化管理将城建划分为一块块容易管理的区域,结合信息化手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管理模式只有在美国纽约这样的城市才有,而中国已经有十几个城市开始普及应用了。
尽管如此,我们必须承认“重电子、轻政务; 重硬件、轻软件; 重网络、轻应用”,这是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痛点。世界IT系统建设的经验表明,从投入产出角度看,IT系统建设的最优化投资比例为: 硬件占总投资1/3,软件占1/3,服务(咨询、开发)占1/3,但是中国的电子政务的投资模式却与此不同,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网络和硬件上的投入成为前几年政府信息化投入的主体。
有数据显示,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普遍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软件投入低于30%; 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远远超过实际应用的需要,个别项目的存储资源甚至可以支撑10年业务的增长需要; 在已经建设的电子政务工程中,面向公众服务的应用功能不到3%,面向决策支持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8%,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大众的效能尚未充分显现。
因此,在国家“十一五计划”中对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和要求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初步建立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2008—2010年,政府行业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依然是政府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围绕于此,政府门户网站系统、协同办公OA系统、网上审批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电子印章系统、应用安全管理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已经或者将要陆续上马,这是目前各地政府行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作者: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过程中CRM思想应用 2009-11-6 10:54:51
- 韩国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2009-11-5 11:03:50
- 新电子政务建设:技术选择国产化 2009-11-4 10:59:06
- 金融危机与推进电子政务 2009-10-22 14:18:40
- 电子政务分类信息资源管理 2009-10-20 11:16:27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