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 >> 媒体评论 >> 正文
打破发展瓶颈 实现新的跨越
http://www.hnta.cn 2008-9-3 7:34:19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


  省委开展的“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对供销社来说,是一次更新观念、深化改革的难得机遇,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破解发展中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人才资源瓶颈,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实现新跨越。

  打破传统的思想框架

  促进观念的更新解放

  目前,在供销社的一些干部职工中,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保守意识,怨天尤人、不思进取的消极心态,畏首畏尾、缩手缩脚的胆怯心理,坐等观望、伸手讨要的依赖思想等还大有市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条件,必须破除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实现新跨越。一是增强机遇意识。机遇难得,稍纵即逝。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利用机遇,占据主动,抢得先机,在组织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走出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子,在利用机遇中加快发展。二是增强服务意识。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在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大发展。强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步伐,逐步把供销社打造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经济合作的带动力量、农村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三是增强开放意识。开放不仅仅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更是一种境界、一种视野。视野有多宽,发展的路子就有多宽。要用面向世界的眼光、服务全局的眼光、创新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供销社,主动把供销社的改革发展融入到国际合作经济的大格局中、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中、融入国际国内的大市场中,推进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和合作。

  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强力推进深化改革

  目前,我省供销社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深层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联合社不联合、合作社不合作”,直属企业改革不规范、不到位,基层社以包代管、一放了之等,没有真正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要实现新跨越,必须树立大改革观,用改革的方法破解制约供销社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一是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方针。要紧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步伐,紧跟国际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向,努力在市场经济原则与合作制原则结合上下工夫,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坚持合作制、发展、完善合作制,走出一条符合河南实际的供销合作经济发展之路。二是坚持龙头带动的改革方略。把培育“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作为改革的着重点。利用新机制、新体制,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引用新技术、新设备,重点武装一批龙头企业。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企业文化,全面提升一批龙头企业。三是坚持联合发展的改革原则。摒弃“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观念,坚持“外部合作”与“内部联合”两轮驱动,通过重组、并购、加盟等途径,把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在联合发展中不断提升合作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树立宽厚包容的用人理念

  聚集人才资源的高地热土

  古人云:“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最重要的资本。与其他部门相比,供销社知识人才偏少,劳动力素质偏低。人才资源已成为制约供销社实现新跨越的重要瓶颈。因此,要牢固树立大人才观,把提升干部职工素质作为当前和未来一项最紧迫、最关键、最基础的工作来抓。一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破除“不需要、不重视、不支持”的领导用人观,强力推进“人才兴社”战略,像重视物力资本那样重视人力资本,像重视招商引资那样重视招才引智。二是扬长避短用人才。破除“求全责备、以偏概全”的片面用人观,既要用才之长、又要容才之短,既要用才之能、又要容才之过,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和特点,用当其时,用当其长,促进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想干事的人才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才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才有地位。三是打造高地聚人才。要更加重视人才的软环境建设,用感情、用事业、用环境留住人才。破除“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的狭隘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建立充分体现人才和知识价值的分配激励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零距离的服务体系,真正使供销社成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热土。
作者:焦锦淼 通讯员: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