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前沿视点 >> 热点论述 >> 正文
名人故里 越争越玄
http://www.hnta.cn 2010-6-24 8:36:38 来源:大河报 点击: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张锦池认为,孙悟空的现实原型为《三藏法师传》所载玄奘西行最困难时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其家乡在今甘肃省安西县一带,所以孙悟空应该是甘肃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胡小伟认为,虽然孙悟空形象的雏形和印度史诗及民间故事中的神猴形象有些关联,但它是曾经经过藏传佛教的二次输入,才以生动的形象活跃在读者中间的。

  看来,孙悟空的原型是谁、家乡何处还得继续争论下去。

  政府官员最卖力 政府形象最受伤

  争名人,哪怕争的是虚构的名人,都成为一种潮流,这种潮流已经蔓延至全国各地,只要有可能,就要争个头破血流,争个死去活来。

    有学者曾认为,名人之争原本是件好事,体现了一种对古人、对文化的尊重。当初主要限于学术圈内,其主要的动机除了学者要立一家之言外,当地的学者还有一个地方感情和面子问题。好面子是中国人的传统,今不如人了,就拿祖先当金字招牌:祖上也曾阔过。

    一直关注名人故里之争的青年学者裴钰认为,在名人之争中,一类是真实历史人物,一类是文学艺术作品、各种神话传说中的虚拟人物。历史人物故里有真实性、唯一性和排他性的特点,商业价值比较高。

    中国民协副主席夏挽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历史人物的争论主要是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变革造成的,而民间文化、神话传说的起源地多样性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各地都有其源流和特点,并不能非常明确地断定谁是谁非。争论是有其合理性的,但并不能争出结果来,最好的办法还是联起手来。

    有学者认为,随着旅游热、文化产业热的兴起,名人之争介入了越来越多的非学术因素,各地在争的并不是什么真正的故里,更不是为了强化对名人故里的保护,而是为了隐藏其后的利益。争夺名人故里甚至形成了一个系统工程:卖点不明不白的文化,花掉不清不楚的银两,留下不汉不唐的建筑,成就不高不低的功名。以文化的名义来打造某些官员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至于所争的名人们到底是不是魂归某处,哪里真的有人关心?甚至争所谓的“西门庆故里”,折射的是当前社会扭曲的“以恶为美”的不正常审美取向,就像“凤姐”之流走红一样,即便是真有“功效”,也将是短暂的,最终会贻笑大方。

    有专家认为,目前的名人之争中最卖力气的是一些学者和政府官员,但受伤最大的却是学术公信力和政府形象。一些专家学者在地方政府的授意和支持下,乱了自己的学术方寸,或穿凿附会,或生拉硬套,或歪曲事实,结果专家变成了“砖家”。很多投资巨大的文化项目因为主政官员的升迁变成了半拉子工程或即便建成也门可罗雀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造成极大的浪费。这种争得故里难以持久开发的无序局面,应该管管了。

作者:首席记者 张体义 通讯员:
(责任编辑:明珠)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