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前沿视点 >> 热点论述 >> 正文
河南山地度假:将成中国式度假的王牌
http://www.hnta.cn 2010-5-11 8:55:00 来源:大河报 点击:
    中国的山岳文化从遥远的神话时代走来,数千年来深刻地影响着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孔夫子的“仁者乐山”观,更为后世从自然的山岳崇拜升华为追寻自我超越的精神境界提供了道德和行为信条。“山居”因此成为国人修身养性的最佳形态。演变为今天的旅游业态,就是山地度假。笔者称其为中国式度假,与西方人乐于在海滨度假在文化背景上有本质的差异。
  中国的仁者何以乐山?《韩诗外传》这样解释:“夫山者,万民之所瞻仰也。材用生焉,宝藏植焉,飞禽萃焉,走兽伏焉,生万物而不私,育群物而不倦,出云导风,天地以成,国家以宁,有似夫仁人志士。”孔夫子还说过“智者乐水”。水无定势,随物赋形;而山安固如磐,不可撼动,博大丰厚,蕴含万物。在孔子看来,爱好水的人是智者,爱好山的人是仁者。然而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比智的精神境界似乎更高一些。所以,中国人向来视山居为最有价值的精神享受。自古以来,由知识分子倡导和推动的山岳审美体验,即用自身心灵感情与山岳意境交融获得精神愉悦和心灵解放,成为从不过时的时尚。
  山岳的形态是物质的,内涵是精神的,它同时承载着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对于山的自然美,北宋著名画家、河南温县人郭熙在其画论《林泉高致》中有精妙的描述:“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静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而华,得烟云而秀媚”。山岳的大美在人的推崇下,成为历代诗人全方位赋、比、兴的资源。河南籍诗人引领山居之美的时尚。南朝诗人谢灵运写《山居赋》,“选自然之神丽,尽高栖之意得”,擅长对山岳气象的全景式描摹,抒发心游万仞、自由超越的赏悟。诗圣杜甫以一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遂使自己诗名绝代。“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状家乡太行盘谷之美,诗云:“是时新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庄子向往“乘物以游心”,能够游心的,当然是诗人笔下兼容造化和境界之美的名山大川了。
  河南省虽以平原广袤而著称,但太行奇崛,伏牛妖娆,嵩岳峻极,大别雄秀。又因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河南众山被历代精英赋予更多的人文情愫和千姿百态的民俗风貌。太行山的红岩绝壁下孕育了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风度,王屋山被道教封为十大洞天之首,八百里伏牛山以道家鼻祖老子骑青牛偃卧而得名,嵩山更被周天子奉为天的象征。当休闲度假时代到来的时候,中原众山以其壮美的风姿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植根于中原沃土的中医药养生资源,具有独特的开发价值。河南山地度假将成为中国式度假的王牌,不仅对国人有强烈的吸引力,对崇尚海洋的欧美游客,也会因文化差异及其对神秘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往成为国际度假品牌。
作者:郑泰森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