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前沿视点 >> 热点论述 >> 正文
端午休闲初露端倪 国民休闲游真能实现?
http://www.hnta.cn 2009-5-31 11:31: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点击:
    “休闲游”的身份焦虑

    但透过五一旅游热浪不难发现,“国民休闲”与旅游市场现状并不完全匹配,“休闲旅游”的界定还不充分,各地还是在按部就班推出自己原有的旅游产品。

    众多游客也对“国民休闲游”计划疑虑重重。昆明游客张瀚表示,2009年自己有出行计划,但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任何计划都无法实施:“强调人们生活的品质,强调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无可厚非。欧美国家强调休闲度假,强调生活品质,应该是中国旅游业可以借鉴的样板。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强调生活品质好像有点不合时宜。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很多人担心的还是生计问题,并不是怎么泡温泉、打高尔夫。”

    而更多游客还无法分清传统观光旅游与休闲旅游的区别。昆明旅游业资深人士王伟干脆认为,休闲游完全可以简单对待:金融危机对长线游和出境游必将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周边短线游、能满足人们出游欲望的活动都可以归为休闲游,它可以囊括影视、娱乐、餐饮、购物、博览、健身等“日常活动”,“花钱不多,但愉悦身心,只要具有显著的休闲特色就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认为,眼下休闲游的确还面临强烈的身份焦虑,当休闲与度假这两个概念进入我们生活的时候,我们尚未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业界和公众并没有深刻的研究和认识就简单将它们视为与观光旅游完全不同的新兴的、高端的、小资情调的旅游方式,其实这并不正确。旅游与休闲是交叉的概念,旅游作为一种位移,是空间概念,而以打发闲暇时间为本义的休闲则是时间概念。旅游与休闲互为概念,互相包容,旅游是休闲的一部分,而休闲也是旅游的一部分,它不过是对人类生活方式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非是对观光旅游的代替或超越,毕竟观光旅游也是休闲的一部分。因此,“休闲游”这一概念的科学性、合理性仍然值得探讨。

  质量才是一切旅游的核心

    不少受访者表示,“国民休闲计划”概念的提出和其中所提及的四类人群未免牵强,有旅游意识和经济能力的人自然会去旅游,这不需要政策性的“计划”。让他们担忧的是,所谓国民休闲游会不会出现明令禁止的公款旅游?如果公务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休闲游经费被单位巧立名目,会不会滋生腐败?尤其当“国民休闲计划”和“救市”被捆绑之后,对于利益的追求似乎已凌驾于国民休闲权利之上了,推行“国民休闲计划”固然不错,但理应更多体现出惠及国民的旅游措施。

    昆明风光国旅总经理朱伯威认为国民休闲游纯属“偷换概念”,“旅游是必然的精神需求和经济行为,无需戴上这样那样的高帽。眼下的关键问题是,从地方到企业,应该多想想怎么才能吸引游客。”朱伯威综合了游客的反馈后告诉记者,金融寒流以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有:能否兴建大量廉价酒店降低入住成本?能否让景点景区普遍降价?能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企业能否实现差异化经营?

    “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旅游才可能成为人们最乐于买单的消费行为。”他说,其中的关键点仍然是服务质量。2009年国内民生消费信心未受挫伤,国内旅游市场不必过分悲观,但优质的服务才能带来更多客源。

    “大家都在回避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质量。”朱伯威以大理旅游为例,其组建旅游集团、成立“一卡通”公司以“先款后游”的方式对三角债、零负团费进行清理,但结果是,如今大理旅游已跌落谷底,因为严重忽略了服务质量,游客们习惯性地从美丽的大理一掠而过。

    云南省旅游局规划处负责人认为,国民休闲游的出发点很好,尤其优惠券、宣传周等活动也成效显著,但如果服务质量无法上去,宰客横行、投诉不受理、餐食不达标,国内旅游仍然无法取得长足进步。

    如今,昆明风光国旅试图狠抓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客源,风光国旅也成为2008年至今昆明旅游企业中不多的持续赢利的旅行社之一。他们推出的优质香港游也大受欢迎,“总得想各种各样的办法,管你是休闲游还是观光游,你得让游客满意啊。”朱伯威说。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