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一年间:博物馆渐成文化热土
http://www.hnta.cn 2009-5-19 7:59:28 来源:新华社 点击:次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而自去年年初全国多数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中国人享受这顿“免费午餐”也已经悄然走过了一年。一年间,“免费”让博物馆真正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象征,也让博物馆渐渐成为都市文化的一方热土。
卖菜农夫也看展览
今年5月18日,云南省博物馆正式免费开放一周年。很多人惊讶于这个位于昆明市中心的大型博物馆一年来的变化。
“它成了我最常去的地方,你会慢慢爱上这里的氛围。它能带给你与我们这片土地密切相关的文化感动。”来自昆明规划设计院的段凡说,他现在几乎每周都要进馆仔细品味三楼的大理南诏文化展,每两周聆听一次博物馆开办的文博知识等讲座。
而云南电视台的摄像师韩俊对古滇国青铜文化展更感兴趣:“经常去看,能了解大量云南古滇国的神秘文化,当然,也能学到不少青铜知识。”
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习惯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免费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但关键在于博物馆早已今非昔比,它的展品布置、讲解服务、藏品信息、文化讲座都趋于丰富、细致和专业,让每一个参观者深感“舒服”,乐于陶醉其中。
据博物馆门卫介绍,免费开放一年来不仅有大量都市白领拥入,很多打工族、城郊农民也来了;有的观众一看就是来自地州的务工青年,他们三三两两邀约着,有说有笑走进博物馆;甚至有卖菜的农夫直接把蔬菜挑子寄放到门卫室,擦擦脸和手,笑盈盈地打听最近有什么展览,他们想“好好看看”。
云南省博物馆馆长马文斗对此欣慰不已,“过去每张门票10元钱,农民会进场吗?也吸引不了那么多都市白领,但现在,我真的感到博物馆正在成为都市公共文化的一方热土。”
挑战与机遇如影随形
马文斗坦承,免费开放使我国的博物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但挑战也如影随形。
云南省博物馆免费之前经费拮据,但免费后,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国家开始全力为博物馆埋单。“过去我们每年仅360万元的财政经费,只够给员工发工资,少得可怜的门票收入能完成少部分文物修复就不错了。”但自去年以来,从中央到省的各种财政扶持每年达1000万元左右,这给博物馆带来巨大变化——更新硬件,提升软件,尤其最大开支的文物保护资金基本得到了保障,博物馆运行更显自如,浓浓的文博气息渐渐弥散,对观众形成重要的文化吸引力。去年,云南省博物馆观众总量达97万人次,较过去翻了两番,已经濒临接待的极限。
据悉,云南省博物馆每年获得的资金支持在全国来说还算少的,如四川每年达到2400万元,湖南2900万元,湖北3500万元,国家对博物馆的重视与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中国是全世界首个将博物馆一次性全部免费开放的国家,博物馆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期,但挑战不言而喻。”马文斗透露,当前国内博物馆存在的重大困惑在于如何实现服务的差异化——博物馆应该各有特色、精彩纷呈,更要分层次培养自己的观众群体。这在云南两大博物馆体现得非常明显:云南省博物馆在举办什么展览,昆明市博物馆就模仿什么展览;不少州市博物馆也在向省博物馆看齐,几乎没能体现独特的个性与价值。云南省博物馆最近用一楼展室举办徐悲鸿国画展,本次展览并不免费,马文斗希望吸引的是高端受众,“看免费的可以上三楼,但徐悲鸿国画展应该体现我们细分观众的初衷。”在马文斗看来,为全体民众服务的博物馆必须立足大众,这也是免费的目的,但这并不表示博物馆不能提供更加专业、高端的展出,这一部分完全可以效仿大英博物馆那样收费。“让观众更喜欢你还不够,要让不同的观众都喜欢你才是更大的命题。国内的博物馆尚有很大欠缺。”
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可否认,免费一年来各地博物馆在都市文化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但要真正成为都市文化的热土,博物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你得走出本土。”马文斗在考察了全国诸多博物馆之后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除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博物馆外,太多博物馆基本满足于本土文化的展示。
“博物馆应该占领文化的制高点,这要求我们能够有开阔的视野,将博物馆办成具有全国文化要素的甚至全世界文化要素的展览,这才能提升本土的文化实力。”马文斗透露,云南省博物馆去年就曾经策划举办希腊文化展与意大利庞贝古城展,可惜因硬件不过关而遗憾错过。但这样的努力会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来:今年10月,云南省博物馆将举办景德镇官窑瓷器精品展;明年,张大千、潘玉良画展也将先后进驻。
“高度才能决定文化的厚度。除了差异化服务之外,博物馆太需要走出本土的局限。地域文化我们先天具有,长期的展览肯定会让本土观众厌倦,因此引入兄弟省份的、国外的展览至关重要,它能让博物馆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进而对本土文化进行反哺。”在大英博物馆工作过的马文斗对未来充满信心。
马文斗认为当前各地博物馆主动出击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我们从来是坐等观众进门,为什么不走入社区和学校,设置展板和讲座?要想真正成为都市文化的热土,我们必须做得更多。”他说。
卖菜农夫也看展览
今年5月18日,云南省博物馆正式免费开放一周年。很多人惊讶于这个位于昆明市中心的大型博物馆一年来的变化。
“它成了我最常去的地方,你会慢慢爱上这里的氛围。它能带给你与我们这片土地密切相关的文化感动。”来自昆明规划设计院的段凡说,他现在几乎每周都要进馆仔细品味三楼的大理南诏文化展,每两周聆听一次博物馆开办的文博知识等讲座。
而云南电视台的摄像师韩俊对古滇国青铜文化展更感兴趣:“经常去看,能了解大量云南古滇国的神秘文化,当然,也能学到不少青铜知识。”
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习惯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免费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但关键在于博物馆早已今非昔比,它的展品布置、讲解服务、藏品信息、文化讲座都趋于丰富、细致和专业,让每一个参观者深感“舒服”,乐于陶醉其中。
据博物馆门卫介绍,免费开放一年来不仅有大量都市白领拥入,很多打工族、城郊农民也来了;有的观众一看就是来自地州的务工青年,他们三三两两邀约着,有说有笑走进博物馆;甚至有卖菜的农夫直接把蔬菜挑子寄放到门卫室,擦擦脸和手,笑盈盈地打听最近有什么展览,他们想“好好看看”。
云南省博物馆馆长马文斗对此欣慰不已,“过去每张门票10元钱,农民会进场吗?也吸引不了那么多都市白领,但现在,我真的感到博物馆正在成为都市公共文化的一方热土。”
挑战与机遇如影随形
马文斗坦承,免费开放使我国的博物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但挑战也如影随形。
云南省博物馆免费之前经费拮据,但免费后,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国家开始全力为博物馆埋单。“过去我们每年仅360万元的财政经费,只够给员工发工资,少得可怜的门票收入能完成少部分文物修复就不错了。”但自去年以来,从中央到省的各种财政扶持每年达1000万元左右,这给博物馆带来巨大变化——更新硬件,提升软件,尤其最大开支的文物保护资金基本得到了保障,博物馆运行更显自如,浓浓的文博气息渐渐弥散,对观众形成重要的文化吸引力。去年,云南省博物馆观众总量达97万人次,较过去翻了两番,已经濒临接待的极限。
据悉,云南省博物馆每年获得的资金支持在全国来说还算少的,如四川每年达到2400万元,湖南2900万元,湖北3500万元,国家对博物馆的重视与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中国是全世界首个将博物馆一次性全部免费开放的国家,博物馆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期,但挑战不言而喻。”马文斗透露,当前国内博物馆存在的重大困惑在于如何实现服务的差异化——博物馆应该各有特色、精彩纷呈,更要分层次培养自己的观众群体。这在云南两大博物馆体现得非常明显:云南省博物馆在举办什么展览,昆明市博物馆就模仿什么展览;不少州市博物馆也在向省博物馆看齐,几乎没能体现独特的个性与价值。云南省博物馆最近用一楼展室举办徐悲鸿国画展,本次展览并不免费,马文斗希望吸引的是高端受众,“看免费的可以上三楼,但徐悲鸿国画展应该体现我们细分观众的初衷。”在马文斗看来,为全体民众服务的博物馆必须立足大众,这也是免费的目的,但这并不表示博物馆不能提供更加专业、高端的展出,这一部分完全可以效仿大英博物馆那样收费。“让观众更喜欢你还不够,要让不同的观众都喜欢你才是更大的命题。国内的博物馆尚有很大欠缺。”
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可否认,免费一年来各地博物馆在都市文化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但要真正成为都市文化的热土,博物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你得走出本土。”马文斗在考察了全国诸多博物馆之后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除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博物馆外,太多博物馆基本满足于本土文化的展示。
“博物馆应该占领文化的制高点,这要求我们能够有开阔的视野,将博物馆办成具有全国文化要素的甚至全世界文化要素的展览,这才能提升本土的文化实力。”马文斗透露,云南省博物馆去年就曾经策划举办希腊文化展与意大利庞贝古城展,可惜因硬件不过关而遗憾错过。但这样的努力会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来:今年10月,云南省博物馆将举办景德镇官窑瓷器精品展;明年,张大千、潘玉良画展也将先后进驻。
“高度才能决定文化的厚度。除了差异化服务之外,博物馆太需要走出本土的局限。地域文化我们先天具有,长期的展览肯定会让本土观众厌倦,因此引入兄弟省份的、国外的展览至关重要,它能让博物馆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进而对本土文化进行反哺。”在大英博物馆工作过的马文斗对未来充满信心。
马文斗认为当前各地博物馆主动出击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我们从来是坐等观众进门,为什么不走入社区和学校,设置展板和讲座?要想真正成为都市文化的热土,我们必须做得更多。”他说。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地震博物馆 2009-5-12 17:39:11
- 流感来袭,旅游业如何应对? 2009-5-12 17:38:08
- “五一”长假之争为什么难“摆平”? 2009-3-27 8:24:18
- 与其恢复五一黄金周何不降低景区门票 2009-3-9 16:11:02
- 毛泽东指导中国式旅游营销 2009-2-17 17:17:38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