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前沿视点 >> 热点论述 >> 正文
消费券是否带活“五一”旅游?
http://www.hnta.cn 2009-5-4 9:43:15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
    长线游作用不大

    从“五一”旅游实际情况看,在刺激旅游消费方面,消费券自身有很多缺陷。而且,对于长线游,效果并不明显。

    南京驴友小董谈起使用消费券的经历,她觉得有些不实惠,“像我接触过的消费券,使用地方都是指定的,而且很多都是消费满一定限额才能用,算下来这次‘五一’花销比我计划的支出还要多,不太实惠。”小董认为,消费券必须可以单独使用才是真正的让利于民。

    据业内人士介绍,对于长线游旅客而言,有无消费券对他们决定是否出游作用不大。因为消费券带来的优惠,分量远远比不上参加旅行团省事。

    北京一家旅行社工作人员说,旅行社拿到的折扣要比消费券低得多,“比如有的酒店规定每消费150元可使用50元的消费券,相当于打了七折,但旅行社最低能够拿到三至四折的价格。因此游客参加团队去旅游享受的优惠更多,消费券对于游客来讲意义不大。”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建民教授认为,政府如果真想惠及百姓,拉动旅游市场,不如直接降低门票价格。治标更应治本

    截至目前,各地发放的旅游消费券基本属于临时性措施,大多是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财政收入情况和经济形势作出的临时性决策。中国人民大学财政所教授孙玉栋认为,短期内发行旅游消费券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举措。但要从根本上促进旅游消费,关键是要在改善民生上着力,只有就业稳定、收入提高、负担减轻,人们才有能力进行更多的旅游消费。

    专家建议,今后,在继续改善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旅游景区应该切实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去年,国家已制定《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但在实际中,带薪休假的落实始终难以令人满意。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石培华认为,今后应推动在小长假前后形成弹性休假制度,保障人们休息权。

    业内人士认为,旅行社、景区等行业还需要通过更多的营销技巧、更好的服务措施,提高对老百姓的吸引力。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