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
点亮手工传统彩灯
□记者周斌尚杰
春节期间,记者来到开封顺和区政府附近一个小巷里的两层小楼,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笑呵呵地打开门,他便是“灯笼张”的第六代传人张金汉。
楼下两间屋子里挂满了各式彩灯,无骨花灯、木版画花灯、宣纸竹篮灯……全部是张金汉按照宋式灯笼的风格复制的,很多图案是出于《清明上河图》及《东京梦华录》。
在另一个屋子里,是张金汉以彩灯的形式再现的大相国寺的镇寺之宝--千手千眼佛像及去年推出的复古宋代花灯“万眼罗”。
“汴梁灯笼张”是开封著名的彩灯世家,制灯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晚期,在开封乃至全国的古灯界都占有一席之地。
“2008年是辉煌的一年。”张金汉说,“'灯笼张'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驻马店
确山铁花醉元宵
□首席记者 李钊
2月1日上午,记者从确山县文化局获悉,素有“中原文化奇葩、民间焰火之最”美誉的大型民间传统表演确山铁花,于农历正月十五在郑州举行盛大表演。确山铁花的发掘、保护人--确山县文化馆的杨建军,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据杨建军介绍,确山铁花又叫“打铁花”,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考证,确山铁花源于北宋,鼎盛于明、清。它包含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冶铁文化、道教文化、民间工匠文化、祭祀文化、节庆文化、信息传递、火药及烟花的诞生与发展等大量的古代文化信息。
打铁花时,同时点放礼花弹,天上地下相映生辉,再加上舞龙、锣鼓队、社火队在四周表演,场面更加宏伟壮观。
平顶山
盛产“非遗”的地方
□记者盛夏
平顶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丰富的一个地区。
宝丰县马街书会是河南省“三大庙会”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宝丰酒酿造工艺是以高粱为主要原料,高温润料、糊化,加入低温大曲,入缸发酵、蒸馏而得。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宝丰酒始于唐代,盛于宋代,为当时宫廷御用酒,到了现当代,它仍是中国名酒。
汝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是中国陶瓷艺术瑰宝,自北宋历经元、明、清至今,从民间到宫廷,又由宫廷到民间,烧制技艺代代祖传。现当代,它也有多位优秀传承人。
郏县大铜器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表演起来气势如虹。
济源
王屋琴书的前世今生
□记者 郭长秀
今年春节期间,在王屋山愚公村里,景区的琴书班演唱着自己作词谱曲的王屋琴书。
王屋琴书起源、发展、流传于王屋山区,是济源独有的曲种,其艺术特点沉稳、舒缓、激昂,语言以王屋山区方言为基础,自清道光年间流传至今。
随着王屋琴书首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济源市成立了保护王屋琴书工作队,并聘请王屋琴书传人周观世和刘天杰两位老先生,组织传授王屋琴书表演技艺,进行传统曲目的编排、演唱工作。同时根据王屋琴书的风格特点创作了新的曲目进行演出。
记者 陈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