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瞭望 >> 理论 >> 正文
从文化视角看湘西旅游业发展
http://www.hnta.cn 2012-12-18 10:00:01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

    一个区域的旅游发展,只有让自然与文化资源相互交融,让文化创意成为旅游开发的主要要素和灵感来源,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树立核心竞争力,赢得持续发展的空间。湘西作为湖南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需要以文化为纽带,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

    以项目为支撑全面挖掘传统民族文化。在对民族文化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要充分挖掘民族风情、民间风俗、民间技艺、民族建筑、历史文化遗址,建设一批文化产业项目。结合民族歌舞、特色饮食、民族服饰展演,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做好做足传承、挖掘、保护、开发的文章。特别要通过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力度,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开发和利用,形成特色旅游项目,更新和提升湘西旅游的文化品位,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链条各环节。湘西有文化,但缺乏产品,要积极挖掘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湘西拥有土家织锦、苗族银饰等数目众多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就是最好的继承。在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下,通过传承和创新,将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等传统文化现代化,让湘西沉积下来的古老文化流动起来,赋予其生机和活力,真正使“地下的东西浮上来,书本的东西走出来,静的东西动起来”。同时,扶持壮大旅游商品生产龙头企业,引导、鼓励旅游产品生产厂家、旅游景点和商家,开发、生产、销售具有鲜明湘西文化元素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旅游商品。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既注重内容的内在联系,文化的一脉相承,又充分考虑现代人的消费需求,使传统的东西现代化,将旅游产品开发成为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链。

    加强文化创意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湘西是一个贫困地区,但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要在政府扶持,企业广泛参与下,推进文化艺术形式、方法和手段创新,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文化创意产业,如旅游演艺、动漫科技等,催生新的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品质,改变“富饶中的贫困”现象。将湘西零散分布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科技手段进行充分整合,打造出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神秘湘西”文化旅游品牌。

    加强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产业集群是资源转化的着力点。湘西旅游景区景点相互之间缺乏逻辑联系和呼应,旅游产品相互孤立,需要进行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一是以园区载体带动。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园区的孵化、资源凝聚和区域辐射作用,统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建设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一批文化创意、演艺娱乐等产业示范基地,建成一批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二是以企业主体拉动。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扶持发展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或引进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整合带动湘西文化企业发展,形成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的产业链条。三是以品牌提升推动。实施文化品牌提升战略,更好地发挥园区对文化人才、非物质文化产品及资金的“吸附”效应,突出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历史文化品牌、旅游品牌和文艺精品,推进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品牌优势转变,提升产品的吸附效力。

    围绕“文化”开展市场营销。营销决定市场,市场决定成败。要进一步理顺和强化湘西文化旅游资源的管理和整体包装,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健全宣传营销网络,加大综合宣传和市场营销力度,不断提高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以文化为中心进行宣传。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杂志、报刊、广告牌等媒介,建立覆盖景区景点、宾馆、餐馆、旅游服务中心等场所的文化宣传网络,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并适时利用省级、国家级媒体推介。二是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宣传促销。积极开展文化展演、体育赛事等活动,策划举办独具民族特色的节会活动,把旅游节会与旅游投融资、旅游产品建设、旅游市场促销结合起来,扩大旅游节会的带动效应。三是以文化艺术产品为重点加强宣传促销。挖掘本土文化和历史题材,重点创作和拍摄一批反映湘西特色历史文化的影视和文学艺术作品,将小溪、高望界、栖凤湖、矮寨大桥公路奇观等打造成影视拍摄基地,宣传推介湘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湘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品牌形象。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是旅游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一流的管理人才,纵有一流的文化旅游资源也无济于事。要站在“人才强旅”的战略高度,通过人才引进、自主培养、分类培训等方式,加强旅游管理及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艾可知 通讯员: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