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来袭旅行社唯有应变
http://www.hnta.cn 2012-8-6 15:18:25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次
近几年,智慧旅游建设的序幕在浙江、江苏等地拉开,随后如火如荼的智慧旅游建设成为业内的热点话题。其中,智慧营销、智慧服务等成为重点。
智慧营销,说白了就是用高科技、信息化的手段助推营销。据报道,今年6月,浙江省旅游局举办了一场“普及了知识,激起了头脑风暴”的大会——2012年首届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大会暨智慧旅游高端论坛。会上,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就推动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促进旅游智慧营销进行探讨。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是提升行业智慧水平的必然趋势。但于旅行社而言,大力推广旅游电子商务,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为何有喜又有忧?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的旅行社,核心业务就是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卖给游客,然后通过产品差价、导游服务、合理引导购物等方式赚取中间利润,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意味着许多景区、酒店都直接与游客对接,显然挑战了传统旅行社业务。
面对旅游电子商务,一些大型旅行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因为他们有钱、有人,有忠诚的“市场粉丝”和响亮的品牌,进军旅游电子商务领域,他们有充足的资本,一个专属的初级电子商务平台只需耗资几十万元。
然而,许多旅游目的地也赶趟儿似地拥抱电子商务,这让“财寡气小”的中小型旅行社犯了难。
据了解,许多中小型旅行社主要靠为旅游目的地组团揽客,以获得旅游主管部门和合作旅行社的政策奖励过活,部分旅行社为了牟利纷纷涉足低价竞争。要说不搞电子商务,眼睁睁看着大把大把的客人溜走,本来利薄的中小旅行社于心不忍。搞呢,企业抗风险能力又不够,加之企业品牌不响,进入互联网怕是“泥牛入海”,很难跟大型旅行社竞争。
或许正是纠结于此,即使我国旅游电子商务早在1996年就已起步,至今已经历了炒作式发展、遭遇困境与冷静回归阶段和个别突破阶段,即使我国已经具备较为发达的网络技术研发水平,但,旅行社行业对旅游电子商务的认识仍显不足,旅游商务电子化的普及程度仍不高,中小型旅行社对电子商务的热情也普遍不高。
不管中小旅行社如何纠结,旅游电子商务确实为旅游行业拓宽了营销渠道,方便了游客出游,是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大好事,也是行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笔者以为,中小旅行社应该看清形势、尝试适应、讲究方法。
看清形势。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敏感性的行业。随着IT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旅游企业之间、旅游组织甚至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以质量、价格、管理为中心的竞争,转变为以信息为基础的管理方式的竞争。研究机构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2011年,国内在线旅游业的营收规模达到90.5亿元,同比增长34%。未来几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的增速都将维持在45%左右。旅游点评网站“到到网”首席执行官吴皓称,在国外,60%的休闲游及40%的商业游都是通过线上预订,而在国内,这个比例平均只有5%,市场潜力十分可观。因此,无论是面向市场、面向企业,旅游商务电子化都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尝试适应。目前,电子商务技术日臻成熟,技术服务商和提供商逐渐增多,政府和企业搭台的技术展示推介活动增多,中小型旅行社应积极转变观念,适应环境,不要将电子商务看成多么复杂的活动、需要很高技术才能实现。要认识到电子商务不是万能的,但要实现健康发展没有它是万万不能的。旅行社负责人要坚持多走出去,主动营造电子商务氛围,利用各种条件拟定适合企业实际的旅游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讲究方法。方法是否得当是中小型旅行社在转型中能否成功的要诀。首先,应设法逐步将相对简单的电子商务网站或系统引入旅行社的经营活动当中,为企业适应旅游电子商务做铺垫;其次,要调整业务模式,笔者以为,通过旅行社或票务中心买票的传统盈利模式已经过时,旅行社应多提供专业的咨询、建议等更具人性化的服务,开发一些“小而精”的特色旅游项目。最后,笔者建议,中小旅行社要加强合作,优劣互补,结成联盟,建设可共享的电子商务系统,打造一个集成的网上营销大品牌。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在全球旅游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形势下,旅游电子商务浪潮促进整个旅行社行业转型已成定势。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亘古不变,能否未雨绸缪,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获“一亩三分地”,须得看相关利益体管理的眼光和魄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智慧营销,说白了就是用高科技、信息化的手段助推营销。据报道,今年6月,浙江省旅游局举办了一场“普及了知识,激起了头脑风暴”的大会——2012年首届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大会暨智慧旅游高端论坛。会上,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就推动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促进旅游智慧营销进行探讨。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是提升行业智慧水平的必然趋势。但于旅行社而言,大力推广旅游电子商务,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为何有喜又有忧?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的旅行社,核心业务就是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卖给游客,然后通过产品差价、导游服务、合理引导购物等方式赚取中间利润,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意味着许多景区、酒店都直接与游客对接,显然挑战了传统旅行社业务。
面对旅游电子商务,一些大型旅行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因为他们有钱、有人,有忠诚的“市场粉丝”和响亮的品牌,进军旅游电子商务领域,他们有充足的资本,一个专属的初级电子商务平台只需耗资几十万元。
然而,许多旅游目的地也赶趟儿似地拥抱电子商务,这让“财寡气小”的中小型旅行社犯了难。
据了解,许多中小型旅行社主要靠为旅游目的地组团揽客,以获得旅游主管部门和合作旅行社的政策奖励过活,部分旅行社为了牟利纷纷涉足低价竞争。要说不搞电子商务,眼睁睁看着大把大把的客人溜走,本来利薄的中小旅行社于心不忍。搞呢,企业抗风险能力又不够,加之企业品牌不响,进入互联网怕是“泥牛入海”,很难跟大型旅行社竞争。
或许正是纠结于此,即使我国旅游电子商务早在1996年就已起步,至今已经历了炒作式发展、遭遇困境与冷静回归阶段和个别突破阶段,即使我国已经具备较为发达的网络技术研发水平,但,旅行社行业对旅游电子商务的认识仍显不足,旅游商务电子化的普及程度仍不高,中小型旅行社对电子商务的热情也普遍不高。
不管中小旅行社如何纠结,旅游电子商务确实为旅游行业拓宽了营销渠道,方便了游客出游,是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大好事,也是行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笔者以为,中小旅行社应该看清形势、尝试适应、讲究方法。
看清形势。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敏感性的行业。随着IT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旅游企业之间、旅游组织甚至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以质量、价格、管理为中心的竞争,转变为以信息为基础的管理方式的竞争。研究机构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2011年,国内在线旅游业的营收规模达到90.5亿元,同比增长34%。未来几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的增速都将维持在45%左右。旅游点评网站“到到网”首席执行官吴皓称,在国外,60%的休闲游及40%的商业游都是通过线上预订,而在国内,这个比例平均只有5%,市场潜力十分可观。因此,无论是面向市场、面向企业,旅游商务电子化都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尝试适应。目前,电子商务技术日臻成熟,技术服务商和提供商逐渐增多,政府和企业搭台的技术展示推介活动增多,中小型旅行社应积极转变观念,适应环境,不要将电子商务看成多么复杂的活动、需要很高技术才能实现。要认识到电子商务不是万能的,但要实现健康发展没有它是万万不能的。旅行社负责人要坚持多走出去,主动营造电子商务氛围,利用各种条件拟定适合企业实际的旅游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讲究方法。方法是否得当是中小型旅行社在转型中能否成功的要诀。首先,应设法逐步将相对简单的电子商务网站或系统引入旅行社的经营活动当中,为企业适应旅游电子商务做铺垫;其次,要调整业务模式,笔者以为,通过旅行社或票务中心买票的传统盈利模式已经过时,旅行社应多提供专业的咨询、建议等更具人性化的服务,开发一些“小而精”的特色旅游项目。最后,笔者建议,中小旅行社要加强合作,优劣互补,结成联盟,建设可共享的电子商务系统,打造一个集成的网上营销大品牌。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在全球旅游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形势下,旅游电子商务浪潮促进整个旅行社行业转型已成定势。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亘古不变,能否未雨绸缪,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获“一亩三分地”,须得看相关利益体管理的眼光和魄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杨勇权 通讯员: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加快调整转变是治本之策 2012-8-8 14:31:05
- 提升服务关键在创新监管方式 2012-8-3 14:46:44
- 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要唱好“三部曲” 2012-8-1 15:51:29
-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2012-8-1 15:46:52
- 数字虚拟景区: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2012-7-30 14:28:37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