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新闻 >> 推荐新闻 >> 正文
“嵩县模式”探索之二:全域共融 “土坷垃”成了“金疙瘩”
http://www.hnta.cn 2017/3/30 17:06:48 来源:娜旅途 点击:

    3、依托产业融合 汇聚攻坚合力 
    “土生土长的核桃原来每斤只卖几块钱,加工成核桃油后,价格就翻了几番。还有,这散装的玉米糁经过真空包装,变成了‘金砖’,看着都让人喜欢,而且还供不应求呢!”在白云农家商贸土特产店里,车村镇下庙村村民胡全会满脸喜悦。 
    在嵩县,旅游产业日益与农业、工艺品、食品、电商等产业相融相生、携手并进。旅游扶贫,百姓的生产生活资料变成了具有观光、体验、休闲价值的旅游产品,玉米糁、柿子醋、土鸡蛋、高山蔬菜等农副土特产品转化成旅游商品,使农业附加值大幅提高……昔日在农村随处可见的“土坷垃”,如今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金疙瘩”。 

嵩县大坪油菜花基地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创新发展当地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化发展,“旅游+扶贫”带动大批农民就业的同时,也为发展县域经济带来新的机遇。“嵩胡”“茵陈汁”“烙画”等旅游商品生产渐成规模。目前,全县从事旅游经营的商户达6850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31家,开发奇石、根雕、草编、土鸡蛋、农副产品等旅游商品130余种,年销售额达1.37亿元。 
    着眼整体扶贫,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元化也渐成燎原之势,穷乡僻壤的财富大门就此敞开,惊人的价值效益正逐渐释放。华东医药、鹏升集团、昊禾公司、瑞源清酒等龙头企业探索农工结合、农商结合、农旅结合等新模式,培育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新业态,让贫困群众享受更多收益。 
    把扶贫“装”进互联网也是一大亮点。嵩县深入实施电商扶贫工程,与淘宝、苏宁等知名电商合作,建成微商城、村级电商服务站,打通连接贫困地区商品和电商大市场的致富路。 

小桥流水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嵩县县委书记徐新说,“随着县域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扶贫村变景区、贫困户变创客、民房变民宿、特产变商品’成为‘嵩县模式’的最好注解。”
    形势逼人,时不我待。 
    嵩县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全域共融、产业创新这个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为精准脱贫输送力量,千方百计让富民产业红火起来,让贫困群众的腰包充盈起来,彻底拔“穷根”、摘“穷帽”、栽“富根”、开“富路”。
作者:河南日报记者 张莉娜 通讯员:张相正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