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模式”探索之二:全域共融 “土坷垃”成了“金疙瘩”
http://www.hnta.cn 2017/3/30 17:06:48 来源:娜旅途 点击:次
2、创新扶贫模式 实现造血脱贫
“对于自然禀赋特殊的嵩县而言,旅游产业是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旅游扶贫攻坚的重要支撑。纵观嵩县创新的旅游扶贫模式,正在实现从输血援助到造血脱贫的转变。”宗玉红说。
51岁的陈丙乾曾经是天桥沟的贫困村民,两年前,嵩县车村镇政府与洛阳林安汽车公司联合成立嵩南旅游开发公司,陈丙乾等32家贫困户将农舍、林地、苗圃、花田等资源作价入股,变成了公司股东。之后陈丙乾又被返聘为公司的后勤保障员,不出家门口,一个月能赚2500元。“公司+农户”的扶贫模式盘活了村民的闲置资源,贫困户增收脱贫渠道更宽了。拿着双份保障,陈丙乾乐得合不拢嘴。
驻天桥沟村第一书记陈占元告诉记者,本着“同等条件下贫困户优先的原则”,公司已经安排了本村5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其他贫困户人员参与A级旅游公厕、污水排放、环境治理等工程建设和小型运输,总共拿到了54万元的酬劳。
洛阳白云山玉皇阁
规模化、商品化生产和“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就业中脱贫,在脱贫中致富。农户自发成立合作社与相关龙头企业合作,让贫困群众分享到了旅游扶贫红利。华东制药、河南豫博公司等一批大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当地群众获得每亩700-1000元不等的地租收入,同时贫困群众进入公司成了公司员工,也获得了稳定的收入。西坪古村落的休闲农庄,已带动16户46人脱贫。嵩县车村镇后湖高山牧场
激活产业资源,坚持“一沟一品、一岭一特色”,打造车村白云花谷、白河云岩寺河谷、九店田湖皂角岭、饭坡荷花园等10个沟域、岭域经济带,重点发展田湖闫庄川区、高都川区、旧县川区等休闲农业片区,构建扶贫大环线建设,让农民致富增收。随着旅游产业链的不断延伸,许多贫困户成为经营主体下游原材料的供给源。黄庄乡汝源合作社,将农业种植和养殖结合起来,开发小米、杂粮、梅花鹿制品、奇石、根艺、根雕等10余种旅游商品,开通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营销,带动当地32户贫困户。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资本、农民变股东……整体扶贫推动着区域整体经济,旅游扶贫已成为扶贫开发的主渠道;“景区+村居”“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扶贫模式不断创新,也实现了贫困群众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脱贫的转变。
作者:河南日报记者 张莉娜 通讯员:张相正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 “嵩县模式”探索之三:全域共享 山里人托起致富梦 2017/3/30 17:18:29
- 旅游精准扶贫之“嵩县模式”探索 2017/3/20 11:04:28
- 嵩县模式:打造“全域旅游”带动“全域脱贫” 2016/9/1 10:11:09
- 2015嵩县旅游营销暨招商项目推介会在郑州举行 2015/6/11 10:39:54
- 5A嵩县伊河漂流推介会在郑召开 2012/6/28 13: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