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新闻 >> 推荐新闻 >> 正文
考后旅游开启人生新起点
http://www.hnta.cn 2014/6/16 17:11:31 来源:网络来源 点击:
    对于许多当代中国人来说,高考可谓人生的头等大事。每年六月的高考,也总是作为一年一度的“大事件”,刺激着社会紧张的神经。其中,高考作文题目往往最被人津津乐道。

    对高考参加者来说,高考作文题往往对其有一生的影响。笔者似乎就是一个例证。1983年,笔者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那一年的作文题,是一幅“挖井”的漫画,题目是讽刺性的《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告诫人们专注且有深度才能有收获。时光荏苒,当年高考作文得了高分的笔者,20多年来一直在一个行业、一家单位专注耕耘。细想起来,很难说不是受了当时高考作文题潜移默化的暗示与影响。

    今年旅游主题的高考作文题如此集中,旅游意味前所未有的浓郁,年轻学子们的旅游欲望有可能就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被激活。写作启迪人的心灵,此时形成的念头就可能变成日后的行动。大学生是未来旅游的主力军,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旅游可以让他们增长见闻和知识,同时也为他们走向一个更复杂的环境架起一座桥梁。他们会在旅游中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应对各种不同的生活场景。旅行经历让他们视野得以开阔,学到的生活知识和待人接物的技能也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人生下一段更广阔的世界。

    壮游(GrandTour)是由来已久的一种旅游形式。16世纪末,英国贵族子弟就流行在完成学业后,到巴黎、罗马、威尼斯、佛罗伦斯等欧陆城市进行壮游,学习探索文化的根源,对年轻人来说,壮游是一场开启人生的文化盛宴。到了19世纪,壮游已经变为欧洲精英的成年礼。在现代社会,壮游的形式则为间隔年或空档年。西方国家的一些年轻人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会给自己安排一个间隔年,做一次通常为期一年的长时间旅行,以便增进自我了解,学习生存技能,从而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兴趣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这段时间,他们或前往发展中国家做志愿者,或边打工赚钱边旅行。间隔年可以让年轻学子们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的目的。

    2004年10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子刊《旅行者》出版20周年纪念特刊,其主题内容就是“新壮游”,提出了21世纪新壮游的方式:环游世界80个景点。报告认为:间隔年可增加外语能力,提升个人竞争力,包括独立精神、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约束力、沟通能力。

    间隔年最流行的人群是21到23岁之间已经获得学位的年轻人,但近年来一些高中毕业生也开始把间隔年作为自己重要的一段人生经历。他们在上大学之前会花一段时间去打工、去旅游,帮助自己了解人生,了解自己想要什么。2009年出版的《迟到的间隔年》一书,首次把间隔年这个概念介绍给国内青年人。2009年末,由豆瓣网友自发组成团队,建立了间隔年旅行网,致力于国内间隔年文化的推广,并且希望为义工旅行和工作旅行的青年人提供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

    在中国,高考后的“减压”旅游近年来也越来越流行,成为考生及家长们寻求身心放松的一种普遍方式。市场上高考“减压游”相关产品也日益火爆,考生、家长以及老师们为主的出游人群也将在未来的两周内带来新一轮的出游小高峰。旅游不仅是学生考后放松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家长奖励孩子的重要手段。不少家长希望通过旅游来放松全家一直紧绷的神经。与亲朋好友探访幽静清新的大自然,在青山绿水中荡涤心灵,让身心重新充电,确实不失为一个聪明的休闲选择。“准大学生”们在旅途过程中可以感受亲情的温馨,让高考的压力在大自然的熏陶中烟消云散。

    年轻学子们的人生路即将开始更精彩的旅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的乐趣在于不断地探索和追求,旅游无疑是能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愿学生们能在即将开始的暑假享受旅游的快乐,在一个新的起点,以一个新的自己,开启人生的万里之行。
作者:刘思敏 通讯员:徐鹏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