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新闻 >> 省内新闻 >> 正文
小三通专列游比直航游至少省千元
http://www.hnta.cn 2010-2-4 8:52:29 来源:大河报 点击:

  豫闽台文脉血脉紧密相连
  泉州有一条洛阳江,洛阳江上有一座洛阳桥,这熟悉的名字会让许多人顿时梦回中原。
  2003年9月26日至10月26日,《大河报》发起“客家迁移万里寻踪”大型采访活动。当年10月25日,该报领队站在福建泉州的洛阳桥上打开了从故乡带来的杜康酒,对参加“客家迁移万里寻踪”活动结束仪式的福建省惠安县及洛阳镇领导说:“这是我们从中华酒宗的故乡特意带来的杜康酒,现在我们把它融入福建的洛阳江里,让这河南洛河之水酿造的美酒在洛阳江的浪花里翻滚奔流,以此祭祀在这儿披荆斩棘的客家先民与闽南先民!”
  杜康酒醉洛阳江。在地理位置上,河南与福建山水相隔,遥遥千余公里。但在文脉和血脉上,河南与福建、台湾自古紧密相连。有人说:豫闽台五百年前是一家。福建专家则提出:豫闽台一千年前是一家。原因是,闽台两地文化一脉相承,闽地是中原人口向台湾播迁最重要的跳板之一。闽台文化的渊源同在河洛,从历史上几次大南迁可以看出,在闽台地区开发的大舞台上,中原人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正是有这样坚实的人文基础,河南人与福建人、台湾人血脉相通,有着割不断的情感。如闽台的许多民间信仰习俗,直追中原;闽台民间方言的故乡在河洛地区;闽台人的姓氏大部分可以在河洛地区找到源流。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原和闽台形成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生活习俗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因此,无论是河南人、福建人,还是台湾人,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都是炎黄子孙。河洛作为中华民族之根,中华文化之根,在过去充分发挥了其文化的融合性,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今天,它在凝聚民族精神、巩固民族团结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客家播迁路上的文化回流
  2009年12月14日,随同“中原文化宝岛行”团队到达台湾的,有一个特别的团队——“世界客家播迁路”文化交流团。在台湾的8天时间里,这个包括文化团体、企业、媒体、政府官员在内的特殊团队,沿着客家台湾迁徙、开拓之路,举办采集圣土、圣水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在我国台湾及东南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世界客家播迁路”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是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由河南省客家联谊会、河南省华夏客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客家祖根地、祖根地政府、海内外著名客属组织、文化机构,为落实世界客属第22届恳亲大会通过的“采集全球客家圣土,打造客家文化标志——《世界客家播迁图》”提案而组织的文化之旅。
  “世界客家播迁路”活动的主要内容还包括打造“客家寻根之旅”旅游精品线路。“世界客家播迁路”组委会将协助河南省旅游主管部门,率领郑州、洛阳、开封、信阳以及其他客家文化圣地主要景区、旅行社负责人,组成客家寻根之旅恳访团,在海内外进行旅游宣传推广和交流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河南省将与赣、粤、闽等省合作,共同打造“客家寻根之旅”旅游精品线路。在本次活动中,客家祖根地、祖籍地的新区、开发区、文化园、旅游区等将组成投资项目推介团,以“客家亲情”为纽带,向旅居世界各地的客属社团介绍客家祖根地和祖籍地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商机,吸引海内外投资者进一步会聚家乡,参与经济、文化、旅游建设。
  可以说,“小三通”旅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文化回流,也是豫闽台三地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关阅读:我省欲借"小三通"开辟豫闽台游[02-04]

作者:梁建辉实习生林雪菲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