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新闻 >> 省内新闻 >> 正文
南阳饺子申遗的力量和声音
http://www.hnta.cn 2009-6-5 13:23:52 来源:东方今报 点击: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舍药救人。东汉末年的一个冬天,天气异常寒冷,从长沙回到南阳的张仲景,看到许多人的手、足、耳朵被冻伤。他就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棚子,盘上大锅,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入锅里煮熬,然后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入锅里煮熟,这就是“祛寒娇耳汤”。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后来,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后人为了纪念张仲景,每年冬至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吃。
    南阳市张仲景博物馆副馆长张胜忠告诉记者,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有当归、生姜、羊肉汤这个药方,民间的传说从这里得到了印证。
    ▲▲实战操作 饺子开始申报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3月16日,南阳市文化局依据南阳医专整理的材料,开始申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阳申报的项目类别是“中医饮食文化”,项目名称为“张仲景娇耳的发明文化”。
    党蓝玉说,南阳申报的项目主要是探寻仲景文化及其饺子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做饺子的技术。
    申报材料上说,张仲景发明的饺子流传至今,不但演变成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而且有特殊的历史价值、食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以前的“祛寒娇耳汤”融进了中医药文化,后来经过演变,成为搭配合理的一种营养食品。现在人们不但冬至、春节吃,平时也经常包饺子吃。
    饺子的形状和用馅也寓意深刻。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取“招财进宝”之意。人们在包饺子时,常常把糖、花生、蜜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会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刚结婚的妇女吃到枣和栗子寓意早生贵子。吃饺子也有很多讲究,第一碗要先敬祖先和诸神。
    党蓝玉认为,饺子虽然流传很广,而它最初的药用价值却逐渐被人们淡忘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传统医学中具有预防保健功能的药膳方,因为疗效缓慢,而不易被人们接受。
    据了解,在南阳的5年保护计划中,要培养仲景娇耳技艺后继人才,全面恢复娇耳药食传统,到2012年把南阳建成“娇耳文化城”。
    ▲▲积极意义 即使申遗不成,也推广了饺子文化
    南阳对饺子申遗寄予厚望。
    南阳海内外书画联谊会会长尹中贵认为,饺子凝聚着深厚的民俗文化,饺子申遗将提高南阳的知名度,丰富南阳的文化内涵,打造独特的文化名片。
    在南阳市酒店行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南阳“大河人家酒店”总经理张有臣看来,南阳饮食界至今还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如果饺子申遗成功,南阳饺子将成为餐饮市场的一个金字招牌。
    但是,对南阳饺子申遗,也有不同的声音。
    一位网友说:“我担心南阳人把饺子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紧接着就会有山东人把鲁班发明的‘锯’也拿去申遗,或者还有别的地方把诸如豆腐、粉条、馒头之类的也拿去申报。”
    一位熟知内情的人告诉记者,至今,饮食类申报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仅有洛阳水席和内蒙古烤全羊,南阳饺子要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前景不容乐观。
    对此,党蓝玉说,按照正常的申报程序,南阳仲景饺子应先通过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然后进入省级名录、国家名录,最后才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阳上下对此非常重视,现在是逐级申报,稳步推进。申报过程也是认识提高的过程,即使最终申报不成,也向人们普及、推广了饺子文化。 
作者:殷晓章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