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新闻 >> 省内新闻 >> 正文
南阳饺子申遗的力量和声音
http://www.hnta.cn 2009-6-5 13:23:52 来源:东方今报 点击:
    今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
    3月16日,南阳“张仲景娇耳的发明文化”开始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踏上了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申遗)的漫漫征程。南阳申遗,寄托了民间和官方的诸多希冀。
    南阳是我国各地申遗热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我国各地的申遗活动呈风起云涌之势,申报项目也五花八门。但是,“申遗热”的背后也传来了不同的声音。
    ▲▲民间助推  网友发帖呼吁南阳饺子申遗
    去年12月23日,网友“西关101”在论坛上发布了《关于南阳申报饺子为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议》的帖子。
    帖子中说,南阳名人辈出,无数的传奇和人文故事构成了独特的文化,医圣张仲景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为此南阳举办了张仲景医药文化节。但医圣对世人影响最大的一项“发明”却被南阳人忽视,这就是饺子。饺子是中国传统的饮食,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血脉中,形成了独特的“饺子文化”。
    他认为,南阳饺子“申遗”有以下优势:张仲景发明饺子的传说流传至今,人人皆知;张仲景辞官后在南阳设棚施舍“祛寒娇耳汤”的故事独一无二。
    帖子发出后,得到了不少南阳网友的支持。
    “西关101”真名李中雪,祖籍南阳,是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系的一位教师。
    李中雪说,近几年来,南阳一度为“牛郎织女”起源地和西安等城市打起舆论战,而作为自身独有的饺子文化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他认为,为饺子申遗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饺子申遗用什么形式,是单一的食物还是饺子文化,或是起源地;对饺子文化的研究,需要整合民间文学、传说和史籍典章;另外,饺子对各国民俗文化影响的研究,也要同时进行。
    今年1月15日,省政协委员郭靖华也以提案的形式提交了将张仲景首创的饺子制作工艺申报世界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建议。 
    ▲▲官方行为 南阳两年前已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其实,在李中雪发帖子前,南阳已经成立了相应的课题研究小组。
    6月3日,南阳医专(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处长党蓝玉告诉记者,2007年5月,南阳市副市长冯晓仙对南阳医专校长方家选说,饺子是张仲景发明的,饺子延续至今已成为一种文化,南阳应把它逐级申遗。
    于是,南阳医专科研处和中医系抽调人员成立了张仲景饺子文化研究小组,除了收集整理资料,还请来专家指导。
    党蓝玉说,饺子是张仲景发明的毫无疑问。“冬至不端饺子碗,冻坏耳朵没人管”,就是流传于南阳的一句民谣。
    据南阳民俗专家杜全山考证,这句民谣源自东汉南阳人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
作者:殷晓章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