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洛阳:2014年旅游工作结硕果
http://www.hnta.cn 2014/12/31 15:02:58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

    近日,洛阳市旅游接待量出炉。据统计,2014年洛阳接待游客总人数9469.81万人次,同比增长10.01%;旅游总收入600.96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4.2万人次,同比增长20.2%;旅游创汇23816.28万美元,同比增长17.34%;接待国内游客9385.61万人次,同比增长9.93%。国内旅游收入586.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7%。

    2014年洛阳市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提升城市竞争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围绕把洛阳建设成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这一目标,着力打造成中原经济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强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和智慧旅游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今年3月河南省首家建成运营的实体性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洛阳旅游集散中心正式启用,按照国家二类旅游集散中心和二级客运场站标准建设,开通了全市旅游景区直通车,在全市各宾馆、酒店、旅游咨询点组建收客网络,定时定点发车,采取“统一线路、统一价格、统一售票、统一调度、统一结算”五统一运行模式,实现了信息咨询、产品展示、旅游集散、交通换乘、车辆调度、投诉接待为一体的快捷服务。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成果突出。洛阳市智慧旅游云数据中心、景区客流动态监测系统、旅游住宿业统计系统、团队监管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旅游车辆GPS运行监控系统等项目陆续投入运行,旅游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洛阳智慧旅游工作已位于全国前列,初步实现了“三个服务”(即为游客提供全面服务,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和“看得见、连得上、呼得应、管得住”(即建立信息库、保障体系,集成交通、测绘、公安、气象等部门资源和信息,通过智慧旅游信息中心直接对全市3A级以上景区、重要交通节点进行实时监控调度,实现了景区与相关管理部门之间资源的有效对接和实时调度)。

    二是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筛选了总投资2100亿元的50个文化旅游项目作为重点,通过建立台账、现场督导等多种措施,不断强化项目推进,涌现出了宜阳灵山旅游文化园及莲花公园、新安县黛眉山,汝阳县西泰山等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新兴景区。争取到国家、省、市项目资金共1520万元。一批重大项目进展迅速,总投资260亿元的新奥集团龙门文化旅游健康生态示范区项目规划正在紧张编制中;总投资35.11亿元的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项目建设已完成投资4.528亿元,龙门湿地公园等4个项目已建成投用;总投资85亿元的古城改造与整治项目已完成投资14.1亿元,示范区建设即将开工;白云山景区经营权实现平稳转让,投资120亿元的白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项目进展顺利;投资12.6亿元的万安山综合开发项目已完成投资4.25亿元,勘测、搬迁、规划等前期工作已完成;总投资45亿元的河洛古城项目稳步推进,已完成投资5亿元。总投资226亿元的中央新影华夏文化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4.8亿元。 

    三是旅游产品开发取得新进展。旅游产品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由观光经济向休闲度假经济转变的良性发展趋势逐步加快。伴随着自驾车时代的到来,自驾游、自助游异军突起,以“来孟津耍吧”为代表的近郊乡村度假游、休闲采摘游、文化体验游等各类融合型旅游产品迅速升温,交通、餐饮、住宿、通信、保健、娱乐等众多旅游相关产业增长迅速,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和产品结构加速调整转型升级。构造四季游新格局。形成了四季有节会、四季看牡丹、四季能滑雪、四季泡温泉的旅游产品新格局。打造了牡丹文化节、小浪底观瀑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伏牛山滑雪节为代表的四季节会游,形成了多个持续时间长、辐射能力强的旅游黄金期,实现了全年旅游无淡季。三是精心打造九大品牌。以神州牡丹园等重点牡丹园的四季牡丹观赏为重点,形成了牡丹文化游。以栾川县伏牛山滑雪场为带动,形成了四季滑雪游。以龙门温泉、九龙山温泉为代表,形成了康体休闲的四季温泉游。今年牡丹文化节接待游客1970.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2.93亿元。今年河洛文化旅游节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旅游者926.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1.76亿元。旅游与体育融合方面。成功举办了“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赛,不仅吸引了大批外地观众来洛,而且利用比赛进行了城市旅游的整体营销。
    四是旅游市场拓展取得新建树。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这一目标,打造中原经济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整合各类资源,主动出击,深挖国内市场潜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了客源持续稳定增长。强化国内市场营销。在继续加强与央视、中国旅游报、国际在线等主流媒体合作的同时,加大新媒体营销力度,大力利用微博、微信、动漫、微电影等新媒体,与携程、途牛等网络旅游平台合作,开展城市形象宣传推广。目前,新浪微博粉丝量居全国地市级第三位。拓宽平台渠道,把旅游营销与经贸会展、文化交流、招商引资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立体宣传促销网络。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国际在线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海外媒体合作,通过广告宣传、网上直播“两大节会”开幕式等方式宣传推介洛阳;与Google搜索平台合作,在境外主要客源国投放关键词搜索广告,增加洛阳旅游网英文版点击量;借助国家旅游局驻外办事处,开展营销推介活动。邀请近600人的外国文艺表演团体来洛交流,邀请境外旅行商考察踩线,积极配合境外媒体来洛采风。全年,来洛境外游客突破84万人次,同比增长20.2%。
    五是体制机制改革迈出新步伐。顺应发展潮流,强化统筹协调,不断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旅游产业发展考评体系。围绕全市重大旅游建设项目、重大旅游招商项目、重点旅游景区和重点旅游产业要素等关键指标,制定了《洛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考评办法(试行)》,形成了“月申报、季督查、半年考评、全年总评”的旅游产业发展考核督查工作机制和一整套适用于洛阳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的旅游产业发展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实现了对各县(市、区)、旅游园区、企业及有关市直单位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化管理。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加快转换。成立了洛阳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例会制度、市旅发委兼职委员制度。与市名城办合署办公,共同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快速有序发展。进一步简政放权。将涉及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企业的相关行政审批职能和旅游市场管理、旅游安全等管理权限下放到县(市、区)。充分发挥市旅游景区业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的行业自律和桥梁纽带作用。四是壮大市场主体。着力打造现代化、旗舰型旅游企业集团,洛阳龙门旅游集团、交通旅游集团、航空旅游集团、餐饮旅游集团发展迅速。餐饮旅游集团成为省定上市后备企业,今年10月我市的河南卧龙谷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我省首家挂牌上市的旅游企业。
    六是旅游惠民工程取得新成效。为让全市市民享受洛阳旅游发展的成果,我们继续深入实施旅游年票惠民工程,体现了“民心工程走进千家万户,旅游年票改变市民生活”的惠民宗旨,实现了洛阳人游洛阳的梦想。今年全市新增旅游年票发售点75家,其中市区45家,县区30家,全市旅游年票发售点已达265家。实现了旅游年票进社区、进乡镇,方便更多市民购买。提升旅游年票信息化水平,实现了网上续费等功能,市民续费充值更加方便。开通了直达旅游年票景区的直通车,方便市民出游。引进全国旅游年票,洛阳市民可“一卡走遍天下,看遍锦绣江山”,让市民出游更实惠。扩大洛阳旅游年票涵盖范围,山西晋城、焦作先后加入旅游年票,使我市旅游年票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市旅游年票包含景区已达“两省三市”共32个,实现了“迈出家门,走向省外”的目标。2014年旅游年票持有人数大幅增长,今年旅游年票发行量突破80万张,按照每个市民每年出游10次计算,本地客源市场达到800万人次。旅游年票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生活,受到市民的广泛赞誉。洛阳旅游年票自发行以来,共有连云港、天水、南昌、南京、开封等100余座城市到我市学习先进经验,我市也成为全国10多个发行旅游年票城市中最成功的城市。

作者:罗文阳 通讯员:吕欣欣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络旅游节热门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