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湖光山色》3月23日在央视八套上演了大结局。这部电视剧用南阳的实境展现了南阳的湖光山色;用南阳的方言和土特产传达了南阳的乡土气息;用南阳的历史文物及新农村建设,表现了南阳悠久历史和崭新风貌……《湖光山色》,被打上了太多太多的南阳印记,可以说,它是扎根于南阳楚文化厚土上的靓丽文化奇葩。
印记之一: 丹江口水库、楚长城
在电视剧《湖光山色》中,“丹湖”的美景最令人陶醉,那里湖水清澈明净,那里林海郁郁葱葱。这美丽的“丹湖”,就是淅川的丹江口水库。丹江口水库位于淅川县城南约50公里,水清如碧,鸥翔鸟飞,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这里不但景色优美,还出土了不计其数的文物,其中,云纹铜禁、王孙诰编钟更是“国宝”,这些彰显楚地文明的珍贵文物,或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或藏于河南博物院。
在《湖光山色》中,楚长城是剧中百姓发展旅游业的依傍,这段屡屡亮相荧屏的楚长城位于淅川县仓房镇磨沟村坐禅谷风景区的青龙山上,它气势雄伟饱经千年沧桑而屹立不倒,述说着楚地文明的源远流长。据了解,我省境内的楚长城遗存,分为西线、北线和东线三部分,整体轮廓呈倒“U”形,横跨南阳市的南召、方城、淅川等县以及平顶山市的鲁山县、叶县、舞钢市,总长度约800公里。青龙山上的楚长城,属于楚长城西段。
印记之二: 内乡县衙、龙潭沟
在电视剧《湖光山色》中,主人公楚暖暖和旷开田曾到“县城”参观了一处古迹,并听讲解人员讲述了一副楹联。很多南阳人一看就知道,这处古迹就是内乡县衙。内乡县衙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它是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北有故宫,南有县衙”、“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的美誉。它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从众多的楹联上得以展现。如大堂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二堂屏门“天理、国法、人情”匾额等都是非常精彩的。其中最为世人喜爱和称赞的,就是剧中讲解的那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楹联以朴素的语言揭示了官与民、荣与辱、得与失的辩证关系。
电视剧中的楚王庄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村庄,那儿有倾泻而下的瀑布,还有清澈见底的潺潺溪水。山秀、石奇、水澈、林茂、潭幽,这些美景都取自南阳市著名景区龙潭沟。
印记之三: 西峡法院、五里桥镇
《湖光山色》中法官开庭审案的情节,有在西峡县法院拍摄的,还有在西峡县五里桥镇拍摄的。去年拍摄此剧时正是炙热的夏天,法官开庭审案的剧情需要西峡县法院提供法官服装,悬挂国徽、法槌及其他道具,拍摄时法官王玉信、牛连青、李向阳、李建会还在剧中担任了陪审员和书记员。西峡县法院宣传科科长王玉信还记得,当时一个镜头反反复复拍摄十多次,法官们早上5点多来到剧组,11点多还没有吃早饭,那种辛苦自不必说。第二天,剧组又接着到西峡县五里桥镇搭制的摄影场地“巡回开庭”,西峡县法院为剧组提供了车辆、茶水和演员。
印记之四: 南阳方言“中”、“哩”
南阳话有个“中”,表示答应、肯定之意,相当于“行、好”,被人们认为是南阳话乃至河南话的代表。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有人认为是从宋代开始用的,如杨万里《午日登多稼亭》“只有炎风最不中”。电视剧《湖光山色》中的演员练习南阳方言显然很下工夫,把个“中”字用得地地道道。此外,像“哩”、“咋”等南阳方言也被剧中人物说得有滋有味。
- 南阳市召开旅游重点工作交办会 2011-3-22 14:54:47
- 南阳旅游网及12301旅游服务热线开通 2011-3-14 8:09:41
- 深化“四个带动” 打造旅游强市 2011-3-14 8:09:08
- 南阳:建设水域靓城 打造宜居花城 2011-3-4 14:50:59
- 南阳:节后出游带着南阳旅游市场 2011-3-2 10:10:06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