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村庄有规划 环境美如画 生活传佳话
http://www.hnta.cn 2014/9/23 16:29:37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次
多日的阴雨过后,迎来一片艳阳天。9月20日—21日,由河南省旅游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单位联合组织发起的“老家河南·发现美丽乡村”旅游推广活动再次启程。郑州市文联副主席、知名作家鱼禾,知名文艺评论家、网络大V盛大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教育书画协会理事房巍及河南日报官方微博抽取的网友@山楂树开满了花儿、大豫网抽取的网友水瓶如意等组成的实地采风团,分别深入平顶山市鲁山县尧山镇东竹园村及六羊山景区,南阳市西峡县双龙镇化山村进行体验、采风,以此发现老家河南的乡村之美。
城乡同步描绘东竹园
“东竹园村成了城里人的后花园。节假日,游客都喜欢到这里来呼吸新鲜空气、尝尝农家饭、住住农家屋,有时我们都接待不过来呢!”在游览东竹园村时,尧山镇镇长谷洪涛的自豪溢于言表。他说:“东竹园村以六羊山景区为依托,以山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在本村遍地开花,目前本村有农家乐50余户,能一次性接待游客1000人,主要服务项目为餐饮、住宿,经营主要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为主的山水游、休闲游、生态游。
东竹园村依山傍水,宛如一位清丽、脱俗的女子走进了画中。“我去过很多乡村旅游,没有想到在河南老家还有这么秀美的山村。”著名作家鱼禾在游览时激动地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会尽我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当地的乡村旅游宣传,为河南的乡村旅游发展出一份力。”
在农家乐旅游项目的蓬勃发展的同时,尧山镇人更渴望走向一条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进东竹园新型农村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3000多平方米的生态蔬菜大棚,二期工程正在开工。在村内发展大棚种植,建设生态餐厅,打造立体农业发展新模式。先后投资修建了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的设施、社区文化墙、7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主干道两侧栽植了多种绿色植被,真正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一位当地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家孩子在郑州工作,催着让我去城市里安享晚年。可村里青山绿水,生活水平比城里人还好,我咋舍得离开呢!”
美丽乡村托起了东竹园村的旅游富民梦。东竹园立足区位优势,把新农村建设与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并结合群众意愿,统一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农家乐,让农家乐旅游成为农民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鲁山县委副书记赵会杰在座谈会上介绍说:“我们立足于周边景区众多、紧邻国道及石林路咽喉之地的区位优势,围绕旅游做文章、围绕旅游搞建设、围绕旅游富群众,规划建设东竹园新型农村社区生态观光园区,鼓励、引导和支持群众建家庭宾馆、跑客运、卖山货、进行劳务输出,在石林路边形成了农家游服务一条街和土特产商品城。”
“近年来在我省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名副其实、却又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丽乡村,今天我们参观的东竹园村就是这样的特例。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宣传这样的宜民居、宜创业、宜旅游的新农村建设样板典型,而本次活动带动的乡村旅游也将会为当地的旅游事业锦上添花。”河南日报相关负责人在座谈会上说。
农游融合扮靓化山村
青山合抱,碧水环绕,一座座欧式别墅在翠竹掩映中错落有致,秋阳下,化山村构成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诱人画卷。当天上午,采风团成员先后来到龙潭沟景区、化山村进行实地采风,并召开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化山村支书符合顺向采风团介绍了以“农游一体”,建设美丽乡村的做法和经验。
化山村是河南省首批“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特色村,境内拥有“中原一绝”的国家4A级龙潭沟景区。近几年,化山村立足建设旅游服务专业村的定位,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旅游综合收入2000万元,人均来自旅游产业收入达1.5万元,户均70%的收入来自旅游服务业。
来化山村的游客,都说化山村干净整洁、环境卫生、居住舒适。近年来,该村共投入50余万元用于环境建设,使村庄环境达到“五化”标准,配备垃圾箱50个,组建了村级环卫队,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全天保洁;投入30多万元建设三星级公厕4个,推进了改圈、改厕、改厨,对公路沿线“五小六堆”进行了综合整治,极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化山村是依托近邻龙潭沟景区发展起来的,龙潭沟景区总经理李明热情地告诉记者,景区配合镇政府实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鼓励村民按星级标准建成了“龙潭山庄”、“伏牛山庄”、“农家乐”、“龙河山庄”和“旅游度假村”五大旅游接待宾馆群,共有142户农家宾馆,可同时容纳15000人就餐、8000人住宿,年平均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
知名画家房巍激动地说,在化山村不仅可以看农村秀美的风光、吃农家风味的饭菜、住农家别墅,还可以体验农家生活,化山村紧紧地抓住了发展休闲游、农家游发展必要的条件,把农家游推向一个新高度。
据了解,截至目前,化山村建设了100亩猕猴桃精品果园、10亩油菜园、20亩西瓜园、30亩玉米园和20个袋料香菇休闲采摘大棚,投资1800万元建成面积1300亩的采摘园项目,栽植杏、柿子、桃、樱桃、猕猴桃等优良品种11个2.5万株,达到“四季观花、四季有果”的观光、旅游、品尝、购物的农游一体化休闲旅游效果。
依托农游一体化,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化山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咱做梦也没想到咱农村人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住着小洋楼,开着小轿车,电脑宽带进家庭!”化山村村民李长卯回忆10年前住着3间破瓦房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时感慨万千,如今他经营农家宾馆和购物超市年收入超过20万元。现在,化山村是河南省康居示范村、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市级生态文明村、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村。
“化山村是西峡县农游一体化的典范,下一步我们西峡将瞄准豫西南最佳旅游配套服务基地的目标定位,加大投入,加速发展,打响西峡农家品牌,努力打造‘百村万户’旅游富民的新工程。”西峡县委书记李德成满怀信心地说。
城乡同步描绘东竹园
“东竹园村成了城里人的后花园。节假日,游客都喜欢到这里来呼吸新鲜空气、尝尝农家饭、住住农家屋,有时我们都接待不过来呢!”在游览东竹园村时,尧山镇镇长谷洪涛的自豪溢于言表。他说:“东竹园村以六羊山景区为依托,以山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在本村遍地开花,目前本村有农家乐50余户,能一次性接待游客1000人,主要服务项目为餐饮、住宿,经营主要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为主的山水游、休闲游、生态游。
东竹园村依山傍水,宛如一位清丽、脱俗的女子走进了画中。“我去过很多乡村旅游,没有想到在河南老家还有这么秀美的山村。”著名作家鱼禾在游览时激动地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会尽我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当地的乡村旅游宣传,为河南的乡村旅游发展出一份力。”
在农家乐旅游项目的蓬勃发展的同时,尧山镇人更渴望走向一条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进东竹园新型农村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3000多平方米的生态蔬菜大棚,二期工程正在开工。在村内发展大棚种植,建设生态餐厅,打造立体农业发展新模式。先后投资修建了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的设施、社区文化墙、7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主干道两侧栽植了多种绿色植被,真正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一位当地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家孩子在郑州工作,催着让我去城市里安享晚年。可村里青山绿水,生活水平比城里人还好,我咋舍得离开呢!”
美丽乡村托起了东竹园村的旅游富民梦。东竹园立足区位优势,把新农村建设与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并结合群众意愿,统一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农家乐,让农家乐旅游成为农民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鲁山县委副书记赵会杰在座谈会上介绍说:“我们立足于周边景区众多、紧邻国道及石林路咽喉之地的区位优势,围绕旅游做文章、围绕旅游搞建设、围绕旅游富群众,规划建设东竹园新型农村社区生态观光园区,鼓励、引导和支持群众建家庭宾馆、跑客运、卖山货、进行劳务输出,在石林路边形成了农家游服务一条街和土特产商品城。”
“近年来在我省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名副其实、却又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丽乡村,今天我们参观的东竹园村就是这样的特例。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宣传这样的宜民居、宜创业、宜旅游的新农村建设样板典型,而本次活动带动的乡村旅游也将会为当地的旅游事业锦上添花。”河南日报相关负责人在座谈会上说。
农游融合扮靓化山村
青山合抱,碧水环绕,一座座欧式别墅在翠竹掩映中错落有致,秋阳下,化山村构成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诱人画卷。当天上午,采风团成员先后来到龙潭沟景区、化山村进行实地采风,并召开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化山村支书符合顺向采风团介绍了以“农游一体”,建设美丽乡村的做法和经验。
化山村是河南省首批“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特色村,境内拥有“中原一绝”的国家4A级龙潭沟景区。近几年,化山村立足建设旅游服务专业村的定位,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旅游综合收入2000万元,人均来自旅游产业收入达1.5万元,户均70%的收入来自旅游服务业。
来化山村的游客,都说化山村干净整洁、环境卫生、居住舒适。近年来,该村共投入50余万元用于环境建设,使村庄环境达到“五化”标准,配备垃圾箱50个,组建了村级环卫队,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全天保洁;投入30多万元建设三星级公厕4个,推进了改圈、改厕、改厨,对公路沿线“五小六堆”进行了综合整治,极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化山村是依托近邻龙潭沟景区发展起来的,龙潭沟景区总经理李明热情地告诉记者,景区配合镇政府实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鼓励村民按星级标准建成了“龙潭山庄”、“伏牛山庄”、“农家乐”、“龙河山庄”和“旅游度假村”五大旅游接待宾馆群,共有142户农家宾馆,可同时容纳15000人就餐、8000人住宿,年平均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
知名画家房巍激动地说,在化山村不仅可以看农村秀美的风光、吃农家风味的饭菜、住农家别墅,还可以体验农家生活,化山村紧紧地抓住了发展休闲游、农家游发展必要的条件,把农家游推向一个新高度。
据了解,截至目前,化山村建设了100亩猕猴桃精品果园、10亩油菜园、20亩西瓜园、30亩玉米园和20个袋料香菇休闲采摘大棚,投资1800万元建成面积1300亩的采摘园项目,栽植杏、柿子、桃、樱桃、猕猴桃等优良品种11个2.5万株,达到“四季观花、四季有果”的观光、旅游、品尝、购物的农游一体化休闲旅游效果。
依托农游一体化,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化山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咱做梦也没想到咱农村人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住着小洋楼,开着小轿车,电脑宽带进家庭!”化山村村民李长卯回忆10年前住着3间破瓦房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时感慨万千,如今他经营农家宾馆和购物超市年收入超过20万元。现在,化山村是河南省康居示范村、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市级生态文明村、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村。
“化山村是西峡县农游一体化的典范,下一步我们西峡将瞄准豫西南最佳旅游配套服务基地的目标定位,加大投入,加速发展,打响西峡农家品牌,努力打造‘百村万户’旅游富民的新工程。”西峡县委书记李德成满怀信心地说。
作者:刘春香 通讯员:徐鹏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河南日报》“豫见吉林”共创市场 2014/9/23 16:28:00
- 《河南日报》共赢未来 区域旅游发展的新动力 2014/9/23 16:26:39
- 《中国旅游报》齐心谋改革 聚力促发展 2014/9/17 13:10:38
- 《大河报》网上跟团游莫选黑“驴头” 2014/9/16 11:15:55
- 《河南日报》农旅融合扮靓新农村 城乡互动托起富民梦 2014/9/16 11:13:15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