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农旅融合扮靓新农村 城乡互动托起富民梦
http://www.hnta.cn 2014/9/16 11:13:15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次
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四个河南”中的积极作用,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工作部署,让旅游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我省着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游,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9月11日,由河南省旅游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单位联合组织发起的“老家河南·发现美丽乡村”系列旅游推广活动在郝堂正式启动。副省长张广智宣布活动启幕。河南省旅游局局长寇武江,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张建,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信阳市市长乔新江,河南省旅游局副局长何琳,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王俊本出席活动。由我省知名作家李佩甫、王守国、何宏,书法家张良、画家罗治安、网络达人“大鹏背包走天下”等人组成的采风团,走进信阳郝堂村,以发现老家河南的乡村之美。
采访侧记
乡村郝堂 都市苏杭
一幅美丽的山村画卷
走进郝堂,恍若走进一幅山水画卷中。走进村细看,细雨氤氲下的房舍让人惊喜。灰墙黛瓦的三层徽派民居,既有马头墙、木制窗框这些人为的建筑,也有开放式院墙里的花坛、桂树等自然元素;一幢独院的土坯房,既有茅草制作的房顶、裂纹清晰的土墙、带有泥土镰刀这些粗制的朴素感,也有青砖铺路、木质挂饰、油画点缀的考究。
郝堂村村长胡静向记者介绍,从2011年以来,郝堂村没砍一棵树,没挖一座山,没填一个塘,没有拆迁一户农民的房子,通过改水、改厕、改厨、硬化道路,尽可能保持原有的村庄形态,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醉美”小山村。
一个丰富的民俗大舞台
“看不完,乡村景;说不完,中国梦……”来自洋河镇的卢国华和吴桓辉自编、自创、自演的大鼓书,引来许多游客雨中驻足。这是郝堂民俗文化周上的一幕。
好一个民俗的大舞台!郝堂村礼堂的豫剧《抬花轿》唱得正热闹,民族舞舞出了老百姓的《好日子》,大鼓书、民俗踩街表演精彩不断。记者在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看到,皮影、泥塑、剪纸、烙画、叶雕、染布、刺绣等一系列独具豫风楚韵的民俗文化一一呈现。“民俗文化周让乡村多了些文化味。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更好地展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挖掘豫南文化精髓,让‘美丽乡村’美在文化、乐在内涵。”郝堂民俗文化活动周指挥长、平桥区委书记王继军告诉记者。
一方生态的福民乐土
大力发展乡村游,是让农民分享生态红利,享受文明富裕生活的重要途径。
岸芷轩是在污水处理湿地旁建立起来的茶吧、书吧,记者在这里见到了大学生村官朱菊和姜佳佳,她们将年轻人的热情和创造力带到了郝堂,也创意着这里的生活。
“平时,村民可以带着朋友来喝茶、看书,我们还会在这里组织关于心理健康、育儿教育的公开课,给村民普及知识。”朱菊说,村里还成立了“夕阳红养老互助合作社”,每年利润的40%给老人派发红利,让老人收入有保障。
“村里环境好、养老服务搞得好,就连在城市里打工的年轻人都又回乡创业,还常常带着朋友回家玩。”胡静村长说,郝堂村有上万亩生态茶园,原来大面积荒芜,现在村里由过去的原料供应者变成了品牌经营者,过去几十元的茶卖出了上千元的好价钱。郝堂村的水稻改成了有机种植,稻田冬养期全都种上了紫云英,既美化了环境,又肥沃了土地……
青山、绿水、乐土,美丽村庄正弹奏动人的乐章;生态、文明、富裕,郝堂人民正奋力描绘最美的画卷。
一座名家眼中的幸福地
“这是一场好雨,雨中漫步,雨中看花,挺好,很难得!”我省著名作家李佩甫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知名作家、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副总裁王守国用一句话概括了郝堂:“乡村郝堂都市苏杭。”
“郝堂有山有水,自然生态非常好。但更重要的是,这里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和豫南乡村的传统文化元素,感觉太好了。”著名作家、河南省文学院院长何弘如是说。
老家是山东青岛的著名书法家张良,对记者谈了自己的感受:“这么多的自然景观,作为一个村庄来说是很难得的。我看到这里村民的一种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谐发展的状态。”
知名的山水画家罗治安说:“村民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生活、学习太入画了。以后会经常来郝堂写生,享受‘天人合一’的生活。”
知名旅行家耿云鹏说,他要在网络上对郝堂进行文字和图片的传播,影响更多的旅游粉丝,在全国分享河南的乡村美景。
讲话摘要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旅游业发展中创立的“六个一”
河南省旅游局局长 寇武江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项宏伟的战略目标。“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对各级政府提出的一项明确要求。他对旅游业高度重视,他在旅游业发展方面践行的“六个一”已经成为业界传扬的佳话,这“六个一”是在正定县修建该县第一个景区荣国府、第一个提出旅游兴县战略、第一次推行西湖景区免门票、首次在全国以省委名义召开省级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以国家主席名义参加的首个国际活动是俄罗斯中国旅游年、签署的第一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业的重视与关心,既是动力,又是压力。作为旅游业界人士,在建设美丽中国中使命光荣,必须敢于担当,勇于作为。
乡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基,乡村强则中国强,乡村美则中国美。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河南省旅游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决定在今年9月至10月,组织开展“美丽乡村”系列之“老家河南·发现美丽乡村”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旨在推动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树立美丽乡村的品牌形象,推动我省乡村旅游大发展、大繁荣。我们相信,有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广大村民和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我省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丽乡村,河南的乡村旅游一定会取得累累硕果!
引导人们关注新农村新生活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 张建
美丽河南的建设离不开美丽乡村,打造美丽乡村,旅游业是加速器。河南省旅游局以实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为抓手,推动乡村旅游业不断发展。乡村游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题,以城市市民为客源,能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使得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将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作为本次活动的发起组织单位之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愿和省旅游局一起,挖掘出一批像郝堂这样适宜居住生活、适宜创业就业、适宜旅游度假的美丽乡村典型,通过各种媒体的联动宣传,不遗余力地推介我省美丽乡村建设样板、旅游富农典范,引导人们关注新农村、新生活,为河南振兴、中原崛起、富民强省提供有力的舆论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乔新江
近年来,信阳紧紧依托一红有绿两大旅游品牌,坚持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之间,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产业、建设生态城市、构建生态文明,相继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美丽城市等嘉誉。并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共同发展的典范城市之一、国家重点培育的12个红色旅游区之一、全省规划发展的10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
在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注重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为抓手,按照“一区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原则,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打造了郝堂村等一批集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推动了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这次“老家河南·发现美丽乡村”旅游推广活动,第一站选择在信阳郝堂,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信阳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推进旅游业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为建设美丽河南做出信阳应有的贡献。
采访侧记
乡村郝堂 都市苏杭
一幅美丽的山村画卷
走进郝堂,恍若走进一幅山水画卷中。走进村细看,细雨氤氲下的房舍让人惊喜。灰墙黛瓦的三层徽派民居,既有马头墙、木制窗框这些人为的建筑,也有开放式院墙里的花坛、桂树等自然元素;一幢独院的土坯房,既有茅草制作的房顶、裂纹清晰的土墙、带有泥土镰刀这些粗制的朴素感,也有青砖铺路、木质挂饰、油画点缀的考究。
郝堂村村长胡静向记者介绍,从2011年以来,郝堂村没砍一棵树,没挖一座山,没填一个塘,没有拆迁一户农民的房子,通过改水、改厕、改厨、硬化道路,尽可能保持原有的村庄形态,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醉美”小山村。
一个丰富的民俗大舞台
“看不完,乡村景;说不完,中国梦……”来自洋河镇的卢国华和吴桓辉自编、自创、自演的大鼓书,引来许多游客雨中驻足。这是郝堂民俗文化周上的一幕。
好一个民俗的大舞台!郝堂村礼堂的豫剧《抬花轿》唱得正热闹,民族舞舞出了老百姓的《好日子》,大鼓书、民俗踩街表演精彩不断。记者在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看到,皮影、泥塑、剪纸、烙画、叶雕、染布、刺绣等一系列独具豫风楚韵的民俗文化一一呈现。“民俗文化周让乡村多了些文化味。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更好地展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挖掘豫南文化精髓,让‘美丽乡村’美在文化、乐在内涵。”郝堂民俗文化活动周指挥长、平桥区委书记王继军告诉记者。
一方生态的福民乐土
大力发展乡村游,是让农民分享生态红利,享受文明富裕生活的重要途径。
岸芷轩是在污水处理湿地旁建立起来的茶吧、书吧,记者在这里见到了大学生村官朱菊和姜佳佳,她们将年轻人的热情和创造力带到了郝堂,也创意着这里的生活。
“平时,村民可以带着朋友来喝茶、看书,我们还会在这里组织关于心理健康、育儿教育的公开课,给村民普及知识。”朱菊说,村里还成立了“夕阳红养老互助合作社”,每年利润的40%给老人派发红利,让老人收入有保障。
“村里环境好、养老服务搞得好,就连在城市里打工的年轻人都又回乡创业,还常常带着朋友回家玩。”胡静村长说,郝堂村有上万亩生态茶园,原来大面积荒芜,现在村里由过去的原料供应者变成了品牌经营者,过去几十元的茶卖出了上千元的好价钱。郝堂村的水稻改成了有机种植,稻田冬养期全都种上了紫云英,既美化了环境,又肥沃了土地……
青山、绿水、乐土,美丽村庄正弹奏动人的乐章;生态、文明、富裕,郝堂人民正奋力描绘最美的画卷。
一座名家眼中的幸福地
“这是一场好雨,雨中漫步,雨中看花,挺好,很难得!”我省著名作家李佩甫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知名作家、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副总裁王守国用一句话概括了郝堂:“乡村郝堂都市苏杭。”
“郝堂有山有水,自然生态非常好。但更重要的是,这里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和豫南乡村的传统文化元素,感觉太好了。”著名作家、河南省文学院院长何弘如是说。
老家是山东青岛的著名书法家张良,对记者谈了自己的感受:“这么多的自然景观,作为一个村庄来说是很难得的。我看到这里村民的一种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谐发展的状态。”
知名的山水画家罗治安说:“村民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生活、学习太入画了。以后会经常来郝堂写生,享受‘天人合一’的生活。”
知名旅行家耿云鹏说,他要在网络上对郝堂进行文字和图片的传播,影响更多的旅游粉丝,在全国分享河南的乡村美景。
讲话摘要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旅游业发展中创立的“六个一”
河南省旅游局局长 寇武江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项宏伟的战略目标。“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对各级政府提出的一项明确要求。他对旅游业高度重视,他在旅游业发展方面践行的“六个一”已经成为业界传扬的佳话,这“六个一”是在正定县修建该县第一个景区荣国府、第一个提出旅游兴县战略、第一次推行西湖景区免门票、首次在全国以省委名义召开省级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以国家主席名义参加的首个国际活动是俄罗斯中国旅游年、签署的第一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业的重视与关心,既是动力,又是压力。作为旅游业界人士,在建设美丽中国中使命光荣,必须敢于担当,勇于作为。
乡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基,乡村强则中国强,乡村美则中国美。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河南省旅游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决定在今年9月至10月,组织开展“美丽乡村”系列之“老家河南·发现美丽乡村”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旨在推动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树立美丽乡村的品牌形象,推动我省乡村旅游大发展、大繁荣。我们相信,有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广大村民和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我省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丽乡村,河南的乡村旅游一定会取得累累硕果!
引导人们关注新农村新生活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 张建
美丽河南的建设离不开美丽乡村,打造美丽乡村,旅游业是加速器。河南省旅游局以实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为抓手,推动乡村旅游业不断发展。乡村游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题,以城市市民为客源,能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使得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将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作为本次活动的发起组织单位之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愿和省旅游局一起,挖掘出一批像郝堂这样适宜居住生活、适宜创业就业、适宜旅游度假的美丽乡村典型,通过各种媒体的联动宣传,不遗余力地推介我省美丽乡村建设样板、旅游富农典范,引导人们关注新农村、新生活,为河南振兴、中原崛起、富民强省提供有力的舆论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乔新江
近年来,信阳紧紧依托一红有绿两大旅游品牌,坚持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之间,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产业、建设生态城市、构建生态文明,相继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美丽城市等嘉誉。并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共同发展的典范城市之一、国家重点培育的12个红色旅游区之一、全省规划发展的10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
在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注重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为抓手,按照“一区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原则,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打造了郝堂村等一批集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推动了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这次“老家河南·发现美丽乡村”旅游推广活动,第一站选择在信阳郝堂,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信阳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推进旅游业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为建设美丽河南做出信阳应有的贡献。
作者:吕寰宇 张莉娜 通讯员:徐鹏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大河报》网上跟团游莫选黑“驴头” 2014/9/16 11:15:55
- 《河南日报》“老家河南·发现美丽乡村”旅游推广活动9月11日正式 2014/9/10 16:15:57
- 《河南日报》农村变社区 社区变景区 2014/9/10 16:14:49
- 《中国旅游报》八部委发文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2014/9/10 16:12:45
- 《河南日报》我省将举办网络旅游节 2014/9/5 10:19:58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