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时隔5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部局,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是基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预示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进一步加速,这既给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密切相关,生态文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旅游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幅员辽阔,生态资源丰富,生态保护区域众多,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旅游业在积极倡导人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同时,提高保护自然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有着天然优势。通过发展旅游,一些荒山、荒地、荒坡、沙漠、盐碱地、资源枯竭矿山等得到了综合利用,一座座城市“显山、露水、透绿、通畅”,人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正在成为旅游消费者的自觉行为。
但也不可否认,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地方由于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往往过度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生态资源、导致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源遭到破坏或消失,剥夺了子孙后代的自然财富,甚至导致人类与自然的紧张对立。从这个方面讲,旅游业也要努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自觉服从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并为之做出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再次发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紧急动员令,要求实现“天蓝、地绿、水净”,是时代赋予旅游全行业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勇于担当,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或有力支撑。
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旅游发展观。要像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那样,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治国理政的层面来认识,这样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旅游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要把生态文明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发展旅游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中,实现旅游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要以环境保护为第一前提,注重长远发展,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旅游发展模式,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勇作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要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加大生态资源尤其是珍贵资源保护力度。要注意生态旅游区的游客容量和承载力,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减轻生态环境压力。要避免盲目开发、一哄而上,尽可能把发展的空间更多地留给后人。
要加强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估。规划的目的是更好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要明确规划审批程序和内容要求,确立规划的法律地位,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对旅游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一切以是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环境是否得到改善作为判明可持续与否的依据。旅游与自然和谐了,可持续发展才有坚实基础。
要强化培养绿色行为。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实施“三绿工程”,即绿色生产、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即旅游开发建设和推出旅游产品的过程符合绿色环保标准;绿色经营,应采取符合绿色环保标准的经营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绿色消费,体现无污染文明消费,突出环境保护。旅游者要树立环境意识和节约观念,强化法制思想,主动保护资源与环境,避免因过度消费而造成浪费,从而造成环境污染。
要加强协作,严格监管。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涉及诸多部门和领域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要建立联合监管的长效机制,推动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制度的落实。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做好服务,环保、旅游、发展改革、财政、建设、林业、水利、农业等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致力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部局,这既给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 《经济视点报》河南旅游网上“淘金”资源整合新时代来临 2012-11-30 8:35:47
- 《旅游新闻网》旅游地产产业基金热潮来袭 2012-11-29 8:53:52
- 《新华网》旅游新趋势:从走马观花到深度慢游 走过的路难忘 2012-11-28 9:22:50
- 《大河报》两年注销旅行社158家 一年处罚违规导游46人 2012-11-27 9:00:17
- 《大河报》说说景区托管 2012-11-27 8:56:20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