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高铁河南行”侧记
香港娃娃圆梦“老家河南”
http://www.hnta.cn 2013-8-6 9:49:24 来源:大河报 点击:次
核心提示 | 为发挥旅游在国情教育、文化传承等方面对香港的积极影响,进一步开发香港青少年旅游市场,由香港国民教育促进会主办,亚洲旅游交流中心(国家旅游局驻香港办事处)、河南省旅游局联办的“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高铁河南行”活动于7月30日至8月5日在我省进行。180多名香港学生在一周的时间内奔赴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等多个历史文化名城,参观考察河南博物院、黄河花园口、新郑黄帝故里、登封少林寺、开封清明上河园、开封府、洛阳龙门石窟、林州红旗渠、安阳殷墟博物院、中国文字博物馆、汤阴岳飞庙等文化旅游景点,亲身感悟“老家河南”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领略河南优美的自然山水,活动期间还组织了河南革命历史讲座、走进军营庆祝“八一”建军节,并和郑州一中的学生结对,开展拜访学生家庭等交流活动。
香港孩子体验“郑州味道”
昨天中午12:08,由郑州东发往深圳北的G73次高铁列车驶离郑州东站,180多名香港青少年再看一眼给他们留下难忘记忆的中原大地,与陪伴了他们一周的河南工作人员依依惜别,至此,2013年“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高铁河南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而在此前的一天,8月4日下午,香港青少年与郑州一中的学生进行了三对一的结对交流。来自香港风采中学的殷俭、香港李城璧中学的彭智昌和博爱医院历届总理联谊会梁省德中学的彭智聪同学,被“分”给了一中的宋笑飞同学。宋笑飞带着3名新伙伴,来到二七广场看了郑州市的“老地标”二七纪念塔,又来到郑东新区看了郑州的新地标会展中心、艺术中心,使香港来的小伙伴对郑州有了新的认识;晚上,听说大家还没有吃过烩面,宋笑飞又尽了一份“地主之谊”,让大家品尝了地道的郑州烩面。味道如何?3名香港朋友异口同声说“好吃”!“再来一碗?”香港小伙伴忙摆手:“碗太大了,一碗也吃不完。”
一中学生冯少伦结对的林沅晴、郭晓茵、黄嘉乐都来自香港风采中学,3名同学想看看郑州的高校是什么样子,于是,冯少伦带着小伙伴来到郑东新区的龙子湖高校园区参观。参观结束,听说香港朋友对少林寺、少林功夫印象深刻,冯少伦特意跑到一家特产店,为小伙伴送上郑州产的“手信”——少林寺素饼。晚餐是家宴,为了照顾香港孩子的口味,冯少伦的妈妈专门上网查了一下,自己亲手盘饺子馅,包了韭菜鸡蛋虾仁馅的饺子,让香港孩子体验到了郑州家庭的温馨。
老家河南 名不虚传
“热!河南比香港热得多!”香港青少年来河南的7天时间,正赶上我省多地天气进入“烧烤模式”,日最高气温常常接近40摄氏度。来自香港培侨中学的罗嘉欣同学很是诧异:“河南是北方吗?怎么会比南方热得多?”不少同学说,虽然香港年平均气温高,但由于在海边,空气湿润,并不觉得太热,这次来河南,让他们彻底颠覆了对“北方”的印象。而当记者告诉他们河南的冬天很冷时,几名同学马上来了兴趣:“会下雪吗?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吗?”并期待将来有机会冬季再来河南。
火辣辣的太阳给初到中原的香港学生增添了不少辛苦,但大家对河南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依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冒着酷暑行走在河南的名胜古迹。7月31日上午,180多名香港青少年在河南省旅游局促进处处长张毅兵的带领下,来到开封府景区。看到清正廉洁、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包拯,观看过“开衙仪式”的青少年们说,原来只在电视里看到过包青天,今天真的来到了开封府,看到了现场版包公以及判案过程,感觉表演非常精彩。在清明上河园景区,充满好奇的学生不时地向导游发问,并拿起手中的相机拍照留念。
7月31日下午,香港青少年来到黄帝故里景区,参观了中华姓氏广场、轩辕桥和故里祠等景点,源远流长的黄帝文化和中华姓氏文化吸引了全体成员。在拜祖广场,香港学生以敬献花篮、焚香敬拜等议程,表达了炎黄子孙对轩辕黄帝的绵绵追思。8月1日,在中国三大博物院之一的河南博物院,同学们参观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物,看到了“镇院之宝”莲鹤方壶、史前巨兽——猛犸象、剑齿虎的稀有化石,以及七孔骨笛、金缕玉衣等珍贵文物。大家对这些精美文物和中原深厚的文化历史表示出了由衷的赞叹。来自香港林大辉中学的陈兆湘同学说,河南博物院的文物非常深奥,有的在课本上见过,有的在电视里见过,有的从来没见过也没有听说过。“老家河南,名不虚传!”有学生感慨说。
在黄河花园口游览区,大家见到了壮观的母亲河,参观了“一九三九年扒口处”,对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香港风采中学带队的吴铁城老师说,让学生到历史上的事件发生地看一看,比在教室里学习的效果更好。
香港孩子体验“郑州味道”
昨天中午12:08,由郑州东发往深圳北的G73次高铁列车驶离郑州东站,180多名香港青少年再看一眼给他们留下难忘记忆的中原大地,与陪伴了他们一周的河南工作人员依依惜别,至此,2013年“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高铁河南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而在此前的一天,8月4日下午,香港青少年与郑州一中的学生进行了三对一的结对交流。来自香港风采中学的殷俭、香港李城璧中学的彭智昌和博爱医院历届总理联谊会梁省德中学的彭智聪同学,被“分”给了一中的宋笑飞同学。宋笑飞带着3名新伙伴,来到二七广场看了郑州市的“老地标”二七纪念塔,又来到郑东新区看了郑州的新地标会展中心、艺术中心,使香港来的小伙伴对郑州有了新的认识;晚上,听说大家还没有吃过烩面,宋笑飞又尽了一份“地主之谊”,让大家品尝了地道的郑州烩面。味道如何?3名香港朋友异口同声说“好吃”!“再来一碗?”香港小伙伴忙摆手:“碗太大了,一碗也吃不完。”
一中学生冯少伦结对的林沅晴、郭晓茵、黄嘉乐都来自香港风采中学,3名同学想看看郑州的高校是什么样子,于是,冯少伦带着小伙伴来到郑东新区的龙子湖高校园区参观。参观结束,听说香港朋友对少林寺、少林功夫印象深刻,冯少伦特意跑到一家特产店,为小伙伴送上郑州产的“手信”——少林寺素饼。晚餐是家宴,为了照顾香港孩子的口味,冯少伦的妈妈专门上网查了一下,自己亲手盘饺子馅,包了韭菜鸡蛋虾仁馅的饺子,让香港孩子体验到了郑州家庭的温馨。
老家河南 名不虚传
“热!河南比香港热得多!”香港青少年来河南的7天时间,正赶上我省多地天气进入“烧烤模式”,日最高气温常常接近40摄氏度。来自香港培侨中学的罗嘉欣同学很是诧异:“河南是北方吗?怎么会比南方热得多?”不少同学说,虽然香港年平均气温高,但由于在海边,空气湿润,并不觉得太热,这次来河南,让他们彻底颠覆了对“北方”的印象。而当记者告诉他们河南的冬天很冷时,几名同学马上来了兴趣:“会下雪吗?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吗?”并期待将来有机会冬季再来河南。
火辣辣的太阳给初到中原的香港学生增添了不少辛苦,但大家对河南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依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冒着酷暑行走在河南的名胜古迹。7月31日上午,180多名香港青少年在河南省旅游局促进处处长张毅兵的带领下,来到开封府景区。看到清正廉洁、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包拯,观看过“开衙仪式”的青少年们说,原来只在电视里看到过包青天,今天真的来到了开封府,看到了现场版包公以及判案过程,感觉表演非常精彩。在清明上河园景区,充满好奇的学生不时地向导游发问,并拿起手中的相机拍照留念。
7月31日下午,香港青少年来到黄帝故里景区,参观了中华姓氏广场、轩辕桥和故里祠等景点,源远流长的黄帝文化和中华姓氏文化吸引了全体成员。在拜祖广场,香港学生以敬献花篮、焚香敬拜等议程,表达了炎黄子孙对轩辕黄帝的绵绵追思。8月1日,在中国三大博物院之一的河南博物院,同学们参观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物,看到了“镇院之宝”莲鹤方壶、史前巨兽——猛犸象、剑齿虎的稀有化石,以及七孔骨笛、金缕玉衣等珍贵文物。大家对这些精美文物和中原深厚的文化历史表示出了由衷的赞叹。来自香港林大辉中学的陈兆湘同学说,河南博物院的文物非常深奥,有的在课本上见过,有的在电视里见过,有的从来没见过也没有听说过。“老家河南,名不虚传!”有学生感慨说。
在黄河花园口游览区,大家见到了壮观的母亲河,参观了“一九三九年扒口处”,对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香港风采中学带队的吴铁城老师说,让学生到历史上的事件发生地看一看,比在教室里学习的效果更好。
作者:魏国剑 白周峰 通讯员:
(责任编辑:申志)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大河报》 香港少年游河南 红色之旅高铁行 2013-8-6 9:44:06
- 《河南日报》认知中华,从河南开始 2013-8-6 9:42:39
- 《大河报》大旅游焕彩中原经济区 2013-7-30 10:28:33
- 《大河网》“心灵故乡 老家河南” 荣膺“中国十佳旅游口号” 2013-7-23 9:14:43
- 《河南日报》旅游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2013-7-17 11:24:47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