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瞭望 >> 理论 >> 正文
推动入境旅游增长需顺势而为
http://www.hnta.cn 2015/7/24 16:19:29 来源:第一旅游网 点击:
    国家旅游局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入出境旅游总人数1.27亿人次,同比增长9.8%。其中,入境旅游人数6510万人次,同比增长4.5%,出境旅游人数6190万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超过出境旅游320万人次。我国入境旅游出现的稳步复苏势头令人欣喜,但面对出境旅游强劲增长,如何保持入境游稳步增长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我们在分析入境旅游下滑的原因时,不应只强调外因,而忽视了内因;当我们探索止跌回升手段时,不能只关注权宜之计,而忽略了长远规划。笔者建议,在制定“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或更长远规划时,要坚持“顺势而为,扬长避短”的原则和“持续发展,常态运营”的方针,并借助生态文明的东风全面发展生态旅游,搭乘“一带一路”的快车全面发展丝路旅游,融合“互联网+”的理念全面发展智慧旅游,同时还应苦练内功,不断创造和开发独具特色又顺应国际潮流的旅游新产品、新服务、新线路、新业态、新模式等,争取在2020年前后实现中国出入境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双双排名世界第一。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顺应旅游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拓展丝路旅游。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经历先期的开放引进阶段和后期的吸收模仿阶段之后,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进程正在步入融合创新阶段,其标志就是建立在“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基础上的丝路旅游。

    近年来,无论是出境旅游还是入境旅游都已呈现出小众化、散客化、自助化的趋势,笔者建议,在设计丝路旅游产品与服务时,应充分考虑小众化、散客化、自助化等市场需求,大力开发商务旅游、养生旅游、修学旅游、休闲旅游、情感旅游、猎奇旅游等小众旅游业态,不断创新“人无我有”的旅游产品,如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养生胜地、水路漫游、高铁快游,三栖旅游等产品;不断完善“人有我优”的旅游服务如全方位监控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服务质量;不断推出“人优我廉”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如取消中间环节,打破行业垄断,降低旅游成本,为小众游客提供等同于大众旅行团的预售打折、团购打折、淡季打折等优惠。

    二是顺应旅游生态化发展趋势,不断升级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指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谐共生等生态文明理念为准则,以保护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经济生态环境为前提,并通过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等环境友好方式获得心身愉悦的一种健康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旨在减少对原有自然、生活、经济生态的环境影响,并为子孙后代保留旅游目的地原有风貌。

    生态旅游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如果我们继续模仿国外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产品、服务等,必将会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笔者建议,在开发生态旅游新模式、新产品和新服务时,务必融入中国传统的养生哲学和健康理念,并把生态旅游从生理物质层面提升到心理精神层面的新境界。

    三是顺应旅游信息化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智慧旅游。中国旅游业的信息化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曾先后经历了“操作信息化阶段”(如PMS运营管理系统、CRS电脑预订系统、POS电子收银系统的普及应用等)、“管理信息化阶段”(如YMS收益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管理系、BIS商业智能系统的应用普及等)和“客户信息化阶段”,目前正在步入智慧旅游的新阶段。

    智慧旅游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下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为支撑的,为旅游客人、旅游企业、旅游机构(含政府及非政府机构)等利益相关方提供智慧旅游服务(如多语种智慧导游、导购、导览、导航等服务)、智慧旅游运营(如全天候的交通、酒店、餐厅、景区等运营)、智慧旅游管理(如全过程的人事、财务、工程、行政、后勤等管理)、智慧旅游营销(如全业态的推广、搜索、推送、预订等营销)、智慧旅游整合(如全方位的一体化、多元化、国际化、融合化等跨界整合)的新型旅游方式。

    鉴于发展智慧旅游的最大障碍是开发和维护的成本费用普遍高于一般旅游企事业单位的承受能力,笔者建议,把智慧旅游的基础建设融入智慧城市的基础建设之中,如互联互通的基础建设等,并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互联网+”优势,建立在云平台上的旅游大数据等,不断开发和普及那些免费共享或物美价廉的服务和产品,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让中间环节和人为失误持续减少,物耗成本和人工成本持续降低,共享资源和免费服务持续供给,以及小众化、多元化和个性化旅游市场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入境旅游的持续发展和常态经营。
    我们坚信,假以时日,丝路旅游必将会为中国的入境旅游和全球的国际旅游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也必将会对中国和世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灵感和思路;中国创造的智慧旅游产品与服务还必将会像中国的高铁技术那样走出国门,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分析入境旅游下滑的原因时,不应只强调外因,而忽视了内因;当我们探索止跌回升手段时,不能只关注权宜之计,而忽略了长远规划。
作者:高天明 通讯员:本站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络旅游节热门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