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瞭望 >> 理论 >> 正文
让“到此一游”到此为止
http://www.hnta.cn 2013-6-25 16:12:17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
    最近网上热议的是湖北武当山景区石壁一处集体签名的“到此一游”,被称为“史上最强到此一游”。联系此前埃及神庙“到此一游”远涉重洋事件,就不能不使人思考,“到此一游”持续发酵,屡被颠覆,如此下去,类似埃及神庙、中国武当山等世界级文化遗产被刻得“体无完肤”,人们还何以“到此一游”?

    “到此一游”有无良策“到此为止”,让大自然、古人造福后人的遗产多些消停、安静,使笔者不得不想起一次参加学校家长会一名校领导的教诲。需要说明的是这位校领导称得上一位教育专家,他讲到,学生课桌被“刻字”屡禁不止。为制止这种“刻字”行为,这位校长把一位“刻字”学生领回学生家里,让学生看自家的桌子有无“刻字”痕迹,学生当即低下了头。并由此作出一项规定,学生离校前,课桌随着学生走,如发现课桌有“刻字”等人为损坏行为,学校将不予办理离校手续,并作为学生行为养成的重要一笔。此举一出,学生课桌“刻字”现象不再发生。

    这位校长之举,使学生课桌“刻字”现象彻底根治。让笔者联想到,让“到此一游”绝迹为“到此为止”,不外乎两种办法,一是,疏要有方;二是,堵要有力。如此疏堵并举,双管齐下,就没有杜绝不了的旅游陋习,就没有根治不了的不文明行为。

    疏要有方。一方面,要加强教育。“美丽中国”必先“美丽国人”,小康社会必先文明社会。过去几年全国上下大抓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工程,不失为有效之举,目前又推出中国公民国内外旅游文明公约,对此要一以贯之、深入持久地抓下去,使广大游客切实认识到,旅游无小事,形象是大事,在国内代表当地形象,在国外代表国家形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对国人加强关于国际礼仪方面的教育宣传。只有国民旅游素质提高了,旅游软实力提升了,中国迈向旅游强国才具备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注重疏导。“到此一游”刻字事件接连发生并不断聚焦,不完全是件坏事情。由其引发大规模的批评和反思,表明了国人对提高国民素质、改善国家形象的一种期待。国人似乎自古就有信笔涂鸦、以资留念的“传统”。既然是“传统”,就要因势利导给旅游者以情感宣泄。对于类似“到此一游”等屡禁不止的不文明行为,除了有关部门加强对文物和景点的保护和管理,能否给远道而来的游客提供一个情感宣泄的渠道,如景点可考虑通过设置专门的“心愿树”或“涂鸦墙”等方式,让游客把这种“到此一游”内心的愉悦,真正的表达出来,满足其愉悦心情表达的这种需求。旅游是一种记忆、一种念想,游客游览景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一种游览自然风光的需求,同时更在意游览时的愉悦心情,景区给游客提供了愉悦心情的落脚点,游客有了寄托情感的出口,自然就会减少刻字般的冲动。

    堵要有力。一要善于管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著名的旅游景点——维特施加植物园,管理人员别出心裁,在植物园内的各个角落都竖立起告示牌,上面写着:“凡检举偷窃花卉者奖励200美元。”思维转换,变罚为奖,唤醒了人性的优点,抑制了人性的缺点,植物园花卉被窃事件一天天减少,以致绝迹。这启示我们,传统的管理手段要不断创新,如果尝试采取反常态思路,长期困扰的陋习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二要建立制度。一旦脱离了制度的约束,文明将根本无从谈起。可借鉴国外的经验,对即将代表“国家形象”的外出公民进行相应的文明规劝,特别对在境外表现恶劣的国人,不妨采取韩国政府针对“丑陋的韩国人”限制出境的做法,进行“黑色记录”,严重者适当限制他们的旅游机会。旅游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拥有出境旅游经营权的旅行社的管理和指导,其举报中心应增加境外游文明礼仪事件处理功能,凡经查实,对屡屡造成不良影响的领队和组团社要进行批评教育和责令整改。三要上升法律。一些陋习公众或已“审丑疲劳”,问题屡屡出现,就是因为违规成本几乎为零,致使当事者无心灵震动,甚至受到的道德谴责也被弱化。面对诸多根深蒂固的陋习,仅停留在口头谴责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立竿见影的法律手段来推动文明水准的提升。任何行为只要对旅游文化生态造成伤害,影响到旅游的品质和深度,当事者就应该承担一定的经济代价和法律责任,让他们为自己的粗蛮行为埋单。当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不断增强,社会形成“文明旅游光荣、不文明旅游可耻”的共识时,诸多不文明行为就可能得到“法律性终结”。
作者:白四座 通讯员: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