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瞭望 >> 理论 >> 正文
西湖景区山林生态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http://www.hnta.cn 2013-5-24 9:07:36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
    西湖景区内的风景山林历史悠久,集秀美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人文景观于一体,景观资源类型多样。据统计,西湖风景名胜区有林地面积57418亩,主要分布在钱江、灵隐、凤凰山等处。西湖山林植被茂盛、植种丰富、自然生态良好,其中的古树名木见证了杭州城市的发展历史。

    如何管理与保护景区里的山林本体以及保护山林里的文物古迹等其他资源,这是西湖景区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管理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1.林权确认问题

    景区山林中国有林地、集体林地共存。其中有少数当地山民早年开垦的茶地(属于集体林地和国有林地),以及三五年前种植的茶地(属于国有林地)等。集体林地中,有园文局直管林地,也就是生态公益林,还有集体自管林地,包括自有茶地、可自由耕种的林地等。这些林地之间的界限有些不清楚,尤其是林地与茶地之间的界限不清,带来产权不确定问题。

    2.多头管理问题突出

    西湖风景名胜区山林由省市林政行政主管部门委托风景局管理,但也有一部分属于部分托管区和非托管区的山林,以及由部队管辖的少数山地。此外,风景局和行政执法局在山林管理上也存在着职责不清、权限混淆的问题。而且风景局没有一支独立的山林管理执法队伍,辖区各执法队隶属管理处和景区行政执法局的双重管理。风景局对山林管理的职责任务比较重,但管理权有限。此外,景区行政执法局虽然具有对景区林业的行政执法权,但山林内的盗土挖宝、聚众赌博等行为却不归执法队管。执法局、公安局、风景局同管山林,职责重叠,导致很多工作落不到实处。作为基层管理处的山林管理员既有事业编制人员,又有企业编制。虽然说各管理处之间有联防,但由于各单位的主防还不强大,人力物力投入不足,管理队伍组成复杂,日常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基础巡查存在盲点。

    3.传统墓葬习俗影响生态

    在景区内林地上新建、改建墓葬的事件时有发生。虽然通过整治,山林内墓穴有所减少,但还有很多山林存在大量的墓葬,这与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称号极不相符合。村民就近墓葬的行为与《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规之间的矛盾突出,生态山林的建设步伐严重受阻。

    4.生态林保护与农民生存问题景区各村的居民是法定的居民,他们的宅基地、自留地、可供支撑其生存的林业资源开发(如竹林、茶树、茶叶、主产品等)的权力不能被剥夺。而现实的情况是宅基地被停批,新的农民居住区的法规没有出台,农民可自由耕种的土地严重不足而引发的茶地乱开发并侵占和破坏国家生态公益林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与龙井茶地区域范围的确认与保护规划的制定滞后、国土管理力度薄弱等有直接的关系,加上旧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补偿资金发放形式不科学,无法做到专款专用,景区内居民生存停留在茶叶、茶餐饮的经营,而部分村落的茶餐饮特色不足、竞争无序,使得赖以生存的茶产业正在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居民生存压力加大。

    管理保护建议

    1.完善林权管理

    杭州市园文局与林水局应该明确景区在国土管理中的权限,尤其是林地管理权;明确景区的林政林业管理职责;明确市林水局与景区山林防火职责之间的关系;严格执行与山林资源管理和山林防火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建议名胜区风景局管辖没有山林的园林,下设园林监察分局和园林管理分局,重点管理非山林公园。

    建议取消涉及山林的又没有单独隔离的公园收费,实现开放自然的国家山林公园管理,采用局部范围、季节性的封山育林和旅游开放等新的管理方式达到保护与合理利用山林。

    建议景区执法局增设山林管理分局,统管山林,严管毁树种茶、张网捕鸟、盗挖山土植被、砍伐树木、偷盗动植物等行为,同时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绿化养护、卫生保洁、山体护理、山林防火等工作,实现山林警察式功能化管理。

    应该明确村民的茶地和自由地以及村集体林地的各自界限;明确其与国有林地之间的界限;明确茶地管理办法、自由地使用权限、集体林地管理办法;完善国有林地管理办法;制定国有林地与集体林地之间的相互转换的管理办法;制定中长期规划,逐渐缩小在风景名胜区内的集体林地,强化国土管理职责,严格执行国家的土地法规。
 
    应该实行村民自治与景区管理。村长和村书记负有对村集体林地和村民林地的管理职责,写入村长与村书记的职责当中,村民在选举这一级政府的时候具有对林地使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对村级干部的否决权。名胜区党委和基层管理处党委成员具有对村级干部的考核投票权,以此来制约村干部的行为。
    2.加强队伍建设

    山林管理现阶段可效仿交通管理的模式。即配备一定数量的山林协警参与上山管理,待景区行政执法局和景区风景局、景区公安局之间的职责分清以后归属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实现景区山林警察统一执法管理。

    大力引进与灭火有关的各种先进设备,加大山林防火与灭火技能的备战演练,加大社会舆论对山林防火的宣传、教育和监督。加大禁止在山林中抽烟和使用明火的宣传力度,加大禁止在山林中采摘、破坏动植物,盗挖、破坏水土等行为的警示宣传。加大对山林管理队员防火、灭火知识的培训,使管理队员成为合格的、多能的山林守护神、山林执法员、山林执法警察。

    3.保障、联防与协调

    应该重视产业开拓与引导。高度重视景区中村民的生活和生存。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改变现有的补助金发放办法,做到专款专用,切实补贴到农民。加大龙井茶保护力度,加大毁林种茶的处罚力度,加快与农居点建设有关的法制建设,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此外,积极开发特色村落。比如已经初具规模的满陇桂雨的青年旅舍群、茅家埠和梅家坞的农家乐、龙井村的龙井茶、玉皇山村的陶瓷品市场等。对赤山埠村、杨梅岭村、翁家山村等还没有形成特色的农家乐,建议景区有关部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积极研讨,寻找发展方向。如向“慢生活”节奏消费区的玉泉村青芝坞学习,将赤山埠打造成骑游西湖与步行西湖的特色服务区,自建赤山埠环湖自行车总汇和健身步行西湖俱乐部,引进国际顶尖自行车企业入驻赤山埠;建议杨梅岭打造杨梅酒、青梅酒等酒文化区,利用历史名人—酒仙李白,引进茅台、五粮液等国内白酒顶级企业以及日本清酒等国际企业共同开创“喝在杨梅岭、醉在夜西湖”的特色酒文化。建议翁家山打造绝品龙井茶品尝区,宣传包装翁家山茶叶,抢占高端茶客户的市场份额。
作者:顾建宏 通讯员: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