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旅游城镇发展的重要性
新型城镇化与旅游城镇发展研究专题之四
http://www.hnta.cn 2013-5-21 9:05:14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次
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上,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004年,在国家采取多种惠农措施的情况下,城乡收入比例也还维持在3.21∶1,如果把城市居民收入中一些非货币因素,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考虑在内,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更高,在这样的背景下,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国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农村建设自此被提上了重要议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人居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旅游城镇的发展的概念
Mullins将旅游城镇发展定义为以休闲和娱乐为主要目的而建的城镇。城镇的形成和发展与休闲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旅游城镇发展作为一种以吸引游客为主要目的的城镇发展模式,与城镇旅游是不同的概念。正如Mullins所言,“旅游城镇发展不同于,也不一定源于城镇旅游”。虽然旅游城镇将旅游业的发展视为城镇发展基本推动力,城镇旅游将城镇作为旅游的目的地,而不是旅游业发展的产物。对于城镇旅游而言,城镇设施满足了游客的需求,却不是专门为游客消费而建的。因此,旅游城镇发展指的是旅游部门以旅游消费为主要目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虽然旅游城镇发展仍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但Mullins都认为旅游城镇发展是后现代、后福特主义时代的城镇化模式。旅游推动型城镇化已被证明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最具潜力模式。
黄震方和吴江指出在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中,旅游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特殊因素,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能有效地刺激商业、房地产、娱乐、饮食以及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城镇化进程。王冬萍和闫顺在黄震方的研究基础上将旅游城镇发展定义为:旅游的发展带动人口、资本和物质等生产力要素向旅游依托地区积聚和扩散,从而带动城镇地域的不断推进和延伸过程,包括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质量两方面内容。而周年兴、俞孔坚认为旅游城镇发展是风景区内的城镇化现象。
总而言之,旅游城镇发展是以旅游业为重要推动力的城镇发展模式。进入后工业时代的今天,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而言,旅游城镇发展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出路。
旅游城镇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选择
首先,旅游城镇发展是旅游业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在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越来越影响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旅游大国,也是旅游强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在后工业时代,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并将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旅游城镇发展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具体实践。
其次,旅游城镇发展为农民提供参与和分享城市发展红利的机会。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还表现在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墨西哥进行的一项投入产出研究表明,旅游业每投资8万美元,相应制造41个就业机会,比投资于石油业多26个机会。旅游中、小城镇处于城市与农村的中间过渡地带,是农民参与和分享城市发展红利的平台。旅游城镇是大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区,必将吸引并聚集来自乡村和大城市的生产要素,带动乡村地区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第三,旅游城镇是重要的新型社区。旅游城镇是绿色城镇、低碳城镇和生态城镇,有着无可比拟的外部优越性。外部性指的是一定经济主体的决策和行为所附带给其他主体的效用,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众所周知,传统工业城镇化道路的环境代价是非常昂贵的。旅游城镇的建设既需要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由需要保护和开发结合,利用好传统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在城镇化的不同路径中,有着不可比拟的正外部性。
第四,旅游城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重要承载空间。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村民的集中居住成为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必要手段。对农民而言,由于旅游城镇的预期收入高,具有相对优势的旅游城镇将必然成为村民聚居地。
第五,旅游城镇是农村经济的集聚地。旅游城镇作为农村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发挥着节约土地、改造乡村环境、促进农村城镇化等作用。其次,旅游城镇是农村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业集群的组织基点。旅游城镇必将成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产业发展中心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等。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上,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004年,在国家采取多种惠农措施的情况下,城乡收入比例也还维持在3.21∶1,如果把城市居民收入中一些非货币因素,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考虑在内,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更高,在这样的背景下,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国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农村建设自此被提上了重要议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人居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旅游城镇的发展的概念
Mullins将旅游城镇发展定义为以休闲和娱乐为主要目的而建的城镇。城镇的形成和发展与休闲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旅游城镇发展作为一种以吸引游客为主要目的的城镇发展模式,与城镇旅游是不同的概念。正如Mullins所言,“旅游城镇发展不同于,也不一定源于城镇旅游”。虽然旅游城镇将旅游业的发展视为城镇发展基本推动力,城镇旅游将城镇作为旅游的目的地,而不是旅游业发展的产物。对于城镇旅游而言,城镇设施满足了游客的需求,却不是专门为游客消费而建的。因此,旅游城镇发展指的是旅游部门以旅游消费为主要目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虽然旅游城镇发展仍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但Mullins都认为旅游城镇发展是后现代、后福特主义时代的城镇化模式。旅游推动型城镇化已被证明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最具潜力模式。
黄震方和吴江指出在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中,旅游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特殊因素,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能有效地刺激商业、房地产、娱乐、饮食以及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城镇化进程。王冬萍和闫顺在黄震方的研究基础上将旅游城镇发展定义为:旅游的发展带动人口、资本和物质等生产力要素向旅游依托地区积聚和扩散,从而带动城镇地域的不断推进和延伸过程,包括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质量两方面内容。而周年兴、俞孔坚认为旅游城镇发展是风景区内的城镇化现象。
总而言之,旅游城镇发展是以旅游业为重要推动力的城镇发展模式。进入后工业时代的今天,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而言,旅游城镇发展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出路。
旅游城镇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选择
首先,旅游城镇发展是旅游业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在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越来越影响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旅游大国,也是旅游强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在后工业时代,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并将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旅游城镇发展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具体实践。
其次,旅游城镇发展为农民提供参与和分享城市发展红利的机会。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还表现在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墨西哥进行的一项投入产出研究表明,旅游业每投资8万美元,相应制造41个就业机会,比投资于石油业多26个机会。旅游中、小城镇处于城市与农村的中间过渡地带,是农民参与和分享城市发展红利的平台。旅游城镇是大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区,必将吸引并聚集来自乡村和大城市的生产要素,带动乡村地区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第三,旅游城镇是重要的新型社区。旅游城镇是绿色城镇、低碳城镇和生态城镇,有着无可比拟的外部优越性。外部性指的是一定经济主体的决策和行为所附带给其他主体的效用,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众所周知,传统工业城镇化道路的环境代价是非常昂贵的。旅游城镇的建设既需要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由需要保护和开发结合,利用好传统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在城镇化的不同路径中,有着不可比拟的正外部性。
第四,旅游城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重要承载空间。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村民的集中居住成为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必要手段。对农民而言,由于旅游城镇的预期收入高,具有相对优势的旅游城镇将必然成为村民聚居地。
第五,旅游城镇是农村经济的集聚地。旅游城镇作为农村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发挥着节约土地、改造乡村环境、促进农村城镇化等作用。其次,旅游城镇是农村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业集群的组织基点。旅游城镇必将成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产业发展中心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等。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推进旅游功能区健康发展的建议 2013-5-25 9:12:26
- 西湖景区山林生态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2013-5-24 9:07:36
- “微力”无穷话拓展 2013-5-18 10:01:35
- 如何做好乡村旅游规划 2013-5-16 10:07:25
- 杭州:一个软件能否解决打车难 2013-5-13 10:04:22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