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安家瑶, 女,1947年8月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后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唐长安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主持多项重要考古发掘。现为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汉唐研究室主任、西安研究室主任,同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博士生导师和西北大学兼职教授。
21日至22日,由安家瑶任组长的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考察组来洛考察。考察间隙,安家瑶接受了洛阳日报记者的采访。
丝绸之路是通过对话解决不同文明矛盾的典范
话题从国际社会为何如此关注丝路申遗开始。安家瑶介绍,“丝绸之路”的名称是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提出来的,名字起得非常美,也很形象。自古以来,世界上的不同文明就有矛盾和冲突。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一种是战争,一种是对话。丝绸之路在沟通东西方不同文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种沟通既有商贸、文化的交流,又有思想的碰撞。
更重要的是,这种沟通和交流是通过对话而不是战争进行的,这对当今社会尤其具有借鉴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丝绸之路是通过对话来解决不同文明矛盾和冲突的典范,因此20多年来一直在致力于将“丝绸之路”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洛阳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古都
去年8月,中国、中亚四国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专家学者及文物管理部门人员,在新疆吐鲁番制定“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吐鲁番初步行动计划”,正式启动了丝路跨国申遗工作。此次会议明确丝绸之路起始于汉代的东西两京,即洛阳和西安,确定了洛阳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因多年从事汉唐历史研究,安家瑶对洛阳情况颇为熟悉。她说,洛阳当然是丝路东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古都!洛阳和丝绸之路的密切关系不仅得到了考古发掘的证实,文献上也有相关的记载:历史上,曾经有大量西方的商人、僧人到过洛阳。
近日,在定鼎门遗址公园建设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晚唐地层中发现了大量骆驼等动物和人的足迹及车辙痕迹,这引起了安家瑶的关注。她说,这种印迹保存下来非常不容易,说明当时有骆驼穿过城门,这为洛阳与丝绸之路关系增添了新的重要证据。建议洛阳市尽快采取措施,将这些印迹妥善保存下来。
首次以一条线路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根据国家文物局确定的时间表,丝绸之路跨国申遗项目将于2010年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审议表决。“过去的申遗项目都是单个的遗址,而丝绸之路是以一条文化线路来申遗,这还是第一次,其工作量将会非常巨大。
现在距离丝路正式申遗还有不到三年时间,洛阳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有很多遗址的内涵很好,但周边环境还不太谐调,需要治理,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一些遗址的内涵还需要发掘,以进一步向人们展示其价值。目前要做的工作是赶快行动起来,按照国家文物局确定的时间表高质量完成各项申遗准备工作,这样才能确保申遗的成功。”安家瑶说。
印象最深的是洛阳上下志在必得的决心
位于新安县城东500米的函谷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千百年来,附近百姓凭着朴素的感情,一直对函谷关遗址悉心保护,基本保证了遗址的完好。21日,当专家组来到这里考察时,附近群众自发来到关下,欢迎考察组,令人感动不已。安家瑶说,丝路申遗,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百姓的广泛参与。
问起此次考察的印象,安家瑶说:“印象最深的是洛阳市各级政府与百姓对申遗的积极争取和志在必得的决心及信心。有了这种决心和信心,相信洛阳丝路申遗一定能够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