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美丽丹江一线牵,北京淅川心相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把淅川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县与首都北京紧紧联系在一起。浩瀚的丹江,以其漫江流韵滋润着京津大地,吸引着八方游客,掀起了淅川旅游的“红盖头”。淅川人民也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采取有效的战略措施,把丹江风景名胜区打造成中原旅游的一张名片。 念活“水”字经 淅川旅游重头戏 淅川县县长崔军说:“在今后几年内,我们要倾全县之力,着力打造‘中原旅游名县’这一品牌。要以丹江水库为核心,加大旅游整治力度。” 淅川的品牌在于“水”,灵魂在于“水”。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的专家们把淅川旅游开发定位为全国著名的湖泊型生态旅游地。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渠首所在地。人类水利工程史上干渠最长、调水量最大、投资最大、水质最优的饮用水调水工程将从这里开始,为京津6省(市)输水。近年来,淅川县委、政府投资建设了香花至宋岗的丹江大道,打造了上九路、宋仓路、环库路,修建了宋岗码头、石桥码头等4个码头,购置了以中原大型三星级旅游船“清源号”为主的大中小型游船(艇)40余艘。在景区建设上,通过招商引资,以丹江为核心建设了丹江水库景区、渠首景区、香严寺景区、坐禅谷景区、小三峡景区等精品景区,构建了淅川丹江风景名胜区大旅游圈,被称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系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南水北调生态旅游线路。荆紫关、毛堂也先后投资4500万元构建荆紫关景区和龙山景区。 淅川县县长崔军说:“在今后几年内,我们要倾全县之力,着力打造‘中原旅游名县’这一品牌。要以丹江水库为核心,加大旅游整治力度。在丹江以南,建设厚坡至仓房的二级公路、游客服务中心、渠首博物馆。在丹江以北,抢修香严寺,修复下寺、塔林、子庚墓、跑马场、蠡街,建设圆梦苑、太子山等休闲度假区及小三峡跨江大桥。同时,要把仓房打造成旅游专业镇,森林覆盖率要达到85%以上。”未来的淅川,东部游览区将形成以纯净水、森林、阳光为主的丹江山水文化旅游区;西部边区将形成以荆紫关为主的古建筑、古民俗旅游区。 “君住丹江头,我住丹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京津6省(市)的居民在喝上甘甜的丹江水之余,会产生强烈的“饮水思源”情结。淅川旅游,必将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做强文化品牌 淅川旅游的灵魂 淅川县旅游局局长张道文说:“淅川是楚文化的发源地,自古以来文人辈出,古迹遗留众多,如何对淅川传统文化加以研究、整理、继承和开发,是我们旅游局要做的首要工作。” 以商圣范蠡为代表的楚文化,是淅川旅游文化的主要内涵。淅川是范蠡的故乡。范蠡被称为“商圣”,在港澳、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位于淅川县城的范蠡公园是为纪念商圣范蠡而建的文化主题公园。公园依山就势,展示商圣范蠡的文化内涵,弘扬“诚信为本,厚德立商,慎思敏行,辩证经营,亲民济困,天下共富”的经商理念,建有商圣祠、西施望越台、商圣广场、诚信天梯、极目阁、货殖山道等景观。淅川县文化馆刘国胜编著的《一代商圣范蠡的故事》、史志办吴云贵主编的《范子研究》,为淅川旅游增添了新的文化景观。淅川又是楚国始都所在地。下寺出土的珍贵文物,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位于淅川县城的博物馆占地面积2297平方米,是河南省唯一的全国重点县级博物馆,馆藏文物2万余件。下寺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土的珍贵文物曾在美国、日本、法国、德国、香港等地展出,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楚国后期爱国诗人屈原曾蹬丹江岸边的岵山,观秦楚大战遗址,写下千古绝唱《国殇》。移民文化是淅川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文化是淅川旅游文化的一个重点。香严寺是中州四大名寺之一,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省级森林公园。现有房舍140余间。寺内的木雕、砖雕、石雕和大雄宝殿内中原最大的原型壁画被专家称为“三绝一宝”,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艺术价值。法海寺建于唐高宗仪风二年,历史悠久,是朝圣寻幽、休闲度假的最佳选择。明清文化及三边文化是淅川旅游文化的特色。荆紫关明清五里长街现存明清时期的房舍2200余间,店铺700余间。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北方13省市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一脚踏三省”界碑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三省不同的民风民俗集于一街,盎然成趣。药文化是旅游文化与企业形象的成功结合。福森生态文化苑把药文化与山水文化结合在一起,是观景休闲的最佳去处。 除此之外,一批青年作家活跃在文化创作的舞台上。田野的散文集《放歌走丹江》、诗人溢鑫的《走进坐禅谷》、《渠首之歌》,熊均平的《丹江作证》,都为淅川旅游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 科学宣传推介 淅川旅游的关键 坐禅谷景区总经理宋太霖说:“淅川是河南旅游界一只沉睡多年的雄狮,选择了淅川,就选择了市场,选择了辉煌!” 淅川县委、政府先后筹资300余万元,组织了长江三角洲旅游招商和宣传推介活动,北京“南水北调渠首游”、“丹江情”宣传推介活动。在平顶山、许昌、漯河、驻马店、襄樊、十堰、信阳、周口等市,举行旅游大篷车宣传促销活动。与《大河报》、《南阳日报》、《襄樊日报》、《十堰日报》等联合推出了旅游快线直通车。 去年以来,又在河南卫视的“旅游气象”、“请跟我来”、“风光无限”等栏目进行宣传推介,并邀请河南卫视名牌栏目“梨园春”来淅川演出。通过“走进淅川”演出活动,进行旅游推介。同时,建立了淅川旅游网,进行网上宣传推介,先后推出了以丹江水库、渠首、香严寺、坐禅谷、小三峡、荆紫关为主的多条精品旅游线路,“高峡平湖”游、“渡江寻佛”游、“穿峡入洞”游、“渠首探秘”游、“大坝览高”游、“荆关访古”游等旅游线路各具特色。 谈起旅游路线设计,淅川县旅游局局长张道文说:“为了能充分调动游客的参与性,我们将采取南引北联的形式,进行资源整合,与丹江口市、内乡宝天曼等景区联合,推出新的旅游路线,充分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要。”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推介,形成了以南阳市各县区为主的一级客源市场,以郑州、许昌、平顶山、洛阳、十堰等地为重点的二级客源市场,以北京、天津等地为主的三级客源市场。三级客源市场的比例为3:5:2。“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宾馆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达120%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县实际接待游客45万余人(次),综合经济收入7000万元。 科学的推介,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各地的投资商来到景区发展。坐禅谷景区总经理宋太霖说:“淅川是河南旅游界一只沉睡多年的雄狮,选择了淅川,就选择了市场,选择了辉煌!” 美丽淅川 景点密布 丹江水库 湖光山色 亚洲水面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总面积800余平方公里,一年四季,库区气候适宜,空气清新,水质纯净,鱼类丰富。库区最窄处只有百余米,两岸群峰嵌错,削壁摩立,惊险壮观,乘着客轮即可将两岸的景色一览无遗。依势形成的云岭峡、太白峡和雁口峡,被称为“丹江小三峡”。它延伸30余里,山重水复,山险水碧,是游人领略山川胜景的理想之地。 商圣故里 楚国始都 淅川是“商圣”范蠡的故里,淅川投资建设了以纪念商圣范蠡为主题的公园。公园依山就势,展示商圣范蠡的文化内涵,建有商圣祠、西施望越台、商圣广场等景观。并成立了范蠡研究会,编辑出版了《一代商圣范蠡的故事》、《范子研究》,为淅川旅游增添了新的文化景观。 楚国始都丹阳位于丹江风景区内,浓郁的楚文化源远流长、遗存丰富。下寺楚墓群的发掘为研究早期楚文化的发展和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研究等诸多方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出土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的26件一组的王孙诰甬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一套春秋编钟。 千年古刹 名震九州 香严寺坐落于淅川县仓房镇白崖山中,与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并称为中州四大名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有“千顷香严”之称。寺内主体建筑有石牌坊、韦驮殿和藏经楼等。寺内的砖雕、木雕、石雕和大雄宝殿内中原最大的原型壁画被专家称为“三绝一宝”,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艺术价值。 鸡鸣三省 中国奇观 荆紫关明清五里长街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北方十三省市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现存明清五里长街,有房舍2200余间,店铺700余间。荆紫关关门、山陕会馆、平浪宫、古码头、古雕刻、古彩绘……一切古香古色、古朴典雅。完成了《荆紫关明清古街修复规划》,按照修复的原则,修复了平浪宫等建筑群。“一脚踏三省”系国内独有,三边民俗文化丰富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