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投身旅游英雄无畏,为了生计吃苦受累,鞍前马后终日疲惫,为了游客几乎陪睡,点头哈腰就差下跪,客户一叫立马到位,一年到头不离岗位,抛家舍子愧对长辈,身在其中方知其味。”这是在旅游业中流行的一个顺口溜,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导游这一职业的艰辛。 说起旅游,许多人谈“票”兴叹,尤其是那些酷爱旅游的驴友,更是对中高额的门票价格感到无奈。由此,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导游证的好处以及做导游的快乐。如果有了导游证就可以省去不少的门票钱,如果做了一名导游,就可以不出任何费用到处旅游了。但是,导游的工作远非人们所想象的那么轻松自在、收入不菲。
近日,在我省召开的中部旅游规划工作会议上,省旅游局导游服务管理中心的王九位主任谈到,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我省导游队伍也在日益壮大,截至目前,我省已有导游人数近两万,其中60%左右为社会导游。但是,这支庞大的导游队伍,不管是专职导游还是兼职导游,都存在着工作不稳定、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等问题。他们到底有怎样的生活呢?
专兼职导游生存都不易
“对于导游这个职业,大多数人并不是很了解,人们普遍认为导游就是领着人到处游山玩水,还可以赚取一定收入的人。普通游客并不清楚专职导游和兼职导游(也称社会导游)的区别。”在省导游服务中心,王九位告诉记者,按照规定,专职导游是指与旅行社签约的、专门为该旅行社从事导游带团工作、以带团为职业的导游。而兼职导游则分两类:一类是有固定职业、偶尔帮助旅行社从事带团活动的导游,另一类是以导游为职业,但不和旅行社签约,有旅行社找就帮旅行社带团的导游,且为多家旅行社服务。
兼职导游与专职导游有着实质性的差异。就社会导游而言,与专职导游相比,他们工作时间比较自由,但需要联系大量的旅行社,并且和管理人员搞好关系,否则很难领到团,领不到团的话就“吃不饱饭”,且大多没有基本工资,没有其他基本保障,所以说其工作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生活没有保障。
“现在郑州市专职导游的基本工资大部分都比郑州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还要低,一般在300~400元。”据王主任介绍,目前我省导游队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存问题。
“基本上很多旅行社都没有为导游买三金,很多人都是自己在交三金。”在郑州市某旅行社,导游小黄告诉记者,现在是旅游旺季,他们基本上都没有在家待的时间,带团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但在淡季没团带的时候,就要按照公司的规定来上班,每个月的基本工资也就400元,如果迟到请假,还要扣钱。带团出去的话还有一点补助,如果没团就只能吃老本了。
换言之,导游实际上是一个靠游客团队吃饭的职业群体。由于黄金周等旅游旺季游客较为集中,带团时间短、流量大,一般的旅行社专职导游基本上处于应接不暇的状态。而到了旅游淡季,很多导游基本上毫无收入。
兼职导游,旅行社不可缺少的“配角”
众所周知,旅游业受气候资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淡旺季之分,而且淡旺季还表现得非常明显。
“忙的时候我们可以借人来用,但在淡季,我总不能白养那么多人在屋子里面坐着呀。”郑州凤凰旅行社的何经理告诉记者,旅游旺季,导游员可满负荷地工作。在旅游淡季,导游员则处于“半失业”状态,很多旅行社不可能因为淡季的带团需要而“养”很多专职导游,这就导致了兼职导游的大量存在。
做兼职导游真的很难
导游工作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和思考,对于时间不太充裕的人来说,很难适应这个行业。导游如果经常因为上班或者上学而不能出团的话,以后再想从旅行社领团带就很难了。而且旺季时,导游工作十分繁忙,需要连续奔波在路上,而旅行社一旦确认出团导游人选,并且得到该导游口头承诺后,一般就不会轻易更换。这个时候,要是兼职导游还在上学或者还有另一份工作,基本上是不可能两头兼顾的。
由此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兼职导游并不存在。所谓的兼职导游,只不过是不坐班,没有基本工资,自己买保险,自己到处找团带而已。当然,真正“兼职”的也有,不过,那基本上是一些临时的打工者,带不带团,能带到多少团,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主要的目的就是玩,就是“体验”。
靠“回扣”生存,助长行业不正之风
不管兼职导游还是专职导游,都面临着生存的困境。而兼职导游尤其突出。由于没有固定工作单位,没有固定的工资报酬,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回扣”就是他们唯一的保命钱。
“兼职导游挣的绝对是‘血汗钱’,收入主要靠带旅游团去当地固定的饭店吃饭,去商店购物,提成一般是10%~30%。而且旅行社不会给导游买保险,以前也有导游在带团时发生意外的,但只能自认倒霉。”娟娟(化名)告诉记者,最开始自己也是专职在一家旅行社做导游,可没过多久她就发现,固定工资少得可怜,每个月四五百元,还要受旅行社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于是从2004年开始,她成了一名兼职导游,主要接待一些外地来河南旅游的团,平均月收入有三四千元。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导游都有同样的经历,原来是旅行社的员工,后来旅行社不再养导游了,他们就成了兼职导游。为了生存,只能“引诱”游客购物,收取“回扣”。但随着对游客“引诱”力度的不断“深入”,自己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也就慢慢忽视了带团质量,把全部心思用在如何让游客购物上。
现在导游到底算什么人呢?为旅行社工作,但不是旅行社的员工;为游客服务,但得不到合理的报酬;收取购物点的回扣,却不合法……这就是当下大多数中国导游面临的尴尬处境。不过,这种状况很快就要结束了。
我省万名导游有了“家”
“成立河南省导游服务管理中心,给全省万名导游一个真正的‘家’。”河南省旅游局行业管理处处长张毅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针对旅行社淡季大量导游闲置,旺季导游又不够用,也养活不了这么多专职导游的状况,政府部门一直在寻求解决办法,包括建立合理的导游薪酬制度等。这些都是解决导游行业存在问题的一个很好尝试。
据介绍,7月2日,被批准成立的河南省社会导游管理服务中心隶属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导游人员的注册登记,代办导游IC卡,组织社会导游人员年审考核、年审网络培训和日常业务培训,建立对社会导游人员服务质量的考核监督办法和奖惩制度,为社会导游人员办理有关聘用手续,代办有关保险及统筹,维护社会导游人员的合法权益,为旅行社提供导游服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