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15日起,黄山市境内的3个旅游景点门票将上调,其中,休宁齐云山旺季门票由60元上涨到75元,淡季由48元涨至55元;祁门牯牛降由55元上涨到75元;唐模由35元涨至55元。(7月23日《安徽日报》)
又闻门票涨价声!真可谓涨价“声声不息”,景点的高门槛越来越让人望而生畏乃至望而却步了!
诚然,涨价的理由是五花八门的:有的说游人太多,提价可以抑制流量保护遗产;有的则说是游人太少,门票涨价可刺激市场;还有的居然欲以高票价来体现景区的高品质等,甚至没有任何理由都成了涨价的理由。在这些诸如“保护稀缺资源”“缺乏维修费用”“解决经费不足”“增添了新设施”等各种各样理由的背后,实则为受经济利益的直接驱动。尽管一些地方涨价时执行了“听证”等所谓的程序,但这种做法往往难以体现广大游客的真实愿望。
难道说经济利益的增长必须依靠“门票经济”吗?从一些景区景点的做法来看,并非如此。据报载,2005年,面对全国景点涨声一片,贵州省物价局正式发文规定:省内所有游览景点3年内不得涨价。事实上该省当年旅游总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50.4%,创历史新高。“这与不少景区涨价后游客急剧减少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另外,面对全国各地景区景点的不断涨价,杭州市旅游部门自2002年起就坚持“免费公园”制度,尽管每年表面上损失了几百万元的门票收入,但带来的是惊人的综合效益,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旅游产业大发展的路子。
除这一点之外,我们也无法回避门票涨价所带来的不良效应。此前,国内旅游市场曾多次发生由于门票涨价导致旅行社集体封杀景点的事情。如2005年上海百家旅行社集体封杀古镇周庄,2006年北京、广州和上海等地旅行社联合封杀云南大理等。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普通的景点一味涨价,我们只能选择其他的进行调换;如果是一条线上核心的景点,我们的旅游报价只能是水涨船高,转嫁到游客身上……
据了解,许多国家都对风景名胜门票立法,而且规定也相当严格。另外,国外景点门票不乱涨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游客甚至对所有纳税人权利的尊重,因为景区管理人员的工资收入都是来自纳税人,不像我们的很多景区,要么实行了承包责任制,要么由社会资金参股甚至独资经营。
要知道,所有的景点景区,都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无论企业性质如何,也无论经营方式怎样,它最重要的价值体现是服务社会和传承文明,是要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休闲的生活和精神的愉悦。
而且旅游产业是全方位的,它连着娱乐、交通、餐饮、购物等众多行业,是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所以发展旅游产业绝不能把眼光盯在一张小小的门票上,而是要在“吃、住、行、购、游、娱”这六大要素上下大工夫,做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