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日的嵩山待仙沟声光依然,《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如期举行。演出结束后,著名文化学者易中天和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志在这里一问一答,参禅论道。易中天认为,音乐大典的演出“行云流水、渐入佳境”,希望每位观众能够不止一次的看,领悟其中的“禅机”。 禅不可说,但可演 王志以他惯有的方式开门见山地问道:“什么是‘禅’?”“禅不可说。”易中天纠正王志,“只可悟。禅宗讲究不立文字,直指心性。但‘禅’又不可不说,可画,可演——正如《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梅帅元导演的音乐大典就演出了‘禅’。” 自称对禅宗了解不多,王志再次请易中天讲讲他心中的禅。。“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莫非般若”。大家都觉得禅是很玄、很深奥的东西,“光、石头、山、水,这些都有声音,‘禅’就融在这些世俗之中”。易中天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就看他是否能够觉悟”。

动即静,静即动 闻名世界的少林寺在王志眼中是个充满矛盾的地方。“武僧为动,参禅为静,有动有静,这本身就是矛盾。”“最动的时候也是最静的时候。”易中天说到,“身体虽在动,但心是静的。你看到武僧在舞刀弄枪,可他的心静如止水,这时,动静并不矛盾。禅宗讲,风动幡动皆心动” 阴阳共存,也是王志眼中的一个矛盾。他觉得,少林寺应该是个男性的世界。 人分南北,分男女,分善恶,分老幼,“可佛性不分这些。”易中天说,每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佛在人心中,根本还在悟。 王志是一个“执迷不悟”而“悟”的人 当王志第三次拐回到禅宗的含义时,易中天毫不客气地评价他“真是个没有悟性的人”,逮住一个问题往死里问就是执,执则迷,迷则执迷不悟。 “你越说越玄,我没想那么多,我就是喜欢谭盾的音乐,就是喜欢黄豆豆的舞蹈才看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我还是不知道什么是禅。”王志问。“你来看演出不是来参禅的,只要喜欢就对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说。”易中天被问得有点无奈。易中天说,禅宗有棒喝一说。你实在想不通就给你一棒子,要打醒你。“要是打晕了呢?”王志问道。“打晕了是你活该,没慧根。”易中天的回答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一直表态禅不可说的易中天最后干脆唱起了电影《少林寺》的插曲《牧羊曲》。 唱完后他问王志是否喜欢这首歌。王志表示很喜欢,“对了,喜欢就悟到了。”易中天笑道。 《音乐大典》看一次不够 在谈到《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观感时,易中天说,看后很震撼,感觉看一遍不够,需要看很多遍,看的多了,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才能“渐悟”,能看到新的东西。不管什么心情,都应该来看看这场演出,当然,禅在心中,心中有什么,在这个演出里就能看到什么! 最后,易中天说,参禅也好、问禅也行、悟禅也罢,希望大家都来看一看《禅宗少林·音乐大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