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记者从陕县相关部门获悉,经中国民间文化之乡专家考察组实地考察、评审,陕县被认定为“中国天井窑院文化之乡”。
天井窑院俗称地坑院,在陕县共有近万座。西张村镇庙上村作为天井窑院景区开发的核心区域,2005年被河南省文物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日已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抢救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陕县投资对天井窑院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建成了豫西民俗博物馆和天井窑院旅游度假村,并决定申报“中国天井窑院文化之乡”。
3月24日至25日,中国民间文化之乡专家组先后来到张湾乡红旗村、西张村镇人马寨村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认为陕县“天井窑院”具有区别于其他民间建筑的独特性,历史延续久远,建筑风格和民间文化形态较为原始,其范围之大,保存较为完整,文化内涵深厚,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少见,符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关于“中国民间文化之乡”的认定条件。②7
相关链接:
陕县天井窑院,俗称地坑院,根据地形可分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按阴阳八卦确定窑院的坐向。其通常是在平地挖出百余平方米、深约6至7米的土坑,在四壁凿挖窑洞8至12孔,上沿四周砌成围墙,俗称拦马墙。在窑院一角的窑洞内凿出阶梯式斜坡通向地面,作为人们进出院落的通道。在通道一旁挖有深约28~30米的水井一眼,供人畜用水。院中间挖有渗井一眼,直径约一米左右,用来渗透雨水和生活用水。院中间栽植梧桐、梨树等树木,因土层深厚,水分充足,树木生长极快,枝叶繁茂。窑院内除人住的主窑、客窑外,还有单独的窑洞作为厨房、厕所、鸡舍和畜圈。
窑院内冬季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上,夏天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中午休息还要盖上被子,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节省资金、挡风隔音、安全防震等特点。因整个村庄位于地平面以下,因此,人们进入村子,只闻人声笑语,鸡鸣狗叫,却不见村舍房屋,“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人”,就是它的真实写照,被建筑专家们称为“世界土生建筑的绝妙之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