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古刹清幽雅致,佛门钟声悠远绵长”,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位于龙门石窟景区东山的香山寺于2007年2月17日(大年三十)18时—次日零时举办盛世钟声贺新春活动。通过撞响新年清新、祥瑞之钟声,祈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更加富强,祈盼全国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同时,又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目:悬挂“平安结”、点燃平安吉祥蜡烛、在放生池组织“放生”、烧香祈福、有奖猜灯谜等一系列免费公益活动。 洛阳作为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龙门石窟景区自古被誉为“千年佛教胜地”,北魏以后,佛法林立,法音绵延,吸引了不少的帝王宠臣、文人墨客。远望东山(香山),一座古寺掩映于翠柏之中,它就是龙门石窟景区内重要景点之一,历史上称之为“龙门十寺之首”的香山寺,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隔河相望,与龙门石窟东山石窟和白园并肩邻立。 香山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它几次兴废修复,其中公元687年-690年,武则天就下令两次修复,并为该寺敕名,武则天常驾亲游幸,御寺中石楼坐朝,并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千古传说;公元832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来到洛阳,遍游名山古刹,唯独对香山寺情有独衷,出资70万贯重修了香山寺,并亲撰《修香山寺记》,之后居住寺内长达12年之久,自号“香山居士”;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学政汤右曾等人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80年)对香山寺又重新修建。乾隆皇帝巡游四方时,来到香山寺,游览之余,诗兴大发,赋诗两首,现镌刻于寺内石碑之上,其中对香山寺这样写到“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解放后,香山寺又进行了多次修葺,如今,为了实施“旅游强市”战略,拓展龙门石窟景区的观光项目,丰富香山寺的文化内涵,提升香山寺的旅游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洛阳市委、市政府及龙门石窟管理局投入巨资对香山寺进行了改造,该改造工程历时100天,创造了我国寺院建设速度之最,新香山寺借鉴唐代寺院建筑风格,对蒋宋别墅、乾隆御碑亭、衣钵塔等建筑进行了修缮、保留、保护。在原址上新建了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整修了天王殿、罗汉殿、步游道等。 龙门香山寺自创立以来,法音绵延,香火炽盛,成为了人们礼佛祈愿的神圣之地,极具灵气。洛阳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新年钟声更是被国人赋予了吉祥、祈福的寓意。除夕之夜撞钟祈福不仅仅是深入人心的传统文化的再现,更是构建和谐洛阳、文化洛阳的有效形式。撞钟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市民群众体会到国泰民安,普天同庆、家和万事兴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除夕之夜向洛阳市人民免费开放,让更多的人们参与进来,共同在神圣、清净的名刹―香山寺中撞响清纯、祥瑞的钟声,从而使人们更好的了解龙门,了解香山寺,展示洛阳这厚重的历史文化,展示古都风采、树立魅力形象。 通过撞钟祈福活动,祈愿我市“十一五”期间各项工作稳健、顺利;祈愿我市在中原崛起中走在前列;祈福全市人民度过一个安全有序、欢乐祥和、丰富多彩的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