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阵清脆的锣鼓声后,威武的三班“衙役”开道,“师爷”、“县丞”等经仪门、穿大门,“知县”率众人三叩三拜,在内乡县衙宣化坊下宣讲圣谕。这宏大的一幕,让笔者从一个侧面再次领略了“衙门文化”的博大精深…… 去年以来,内乡县衙加大投入,强化软硬件建设,改善旅游环境,深挖衙署文化内涵,精心打造品牌节目,找准文化与旅游的最佳结合点,成为中国衙署文化的研究中心和引人瞩目的人文景点。2006年接待人数达60万人次,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综合收入达4000多万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38%和45%,创历史最高水平。 着眼于提升品位,在陈列展览上下工夫。聘请北京景观研究院对县衙广场和周边进行规划设计,投资3000多万元,组织对县衙周边进行拆迁;对县衙主体建筑进行修葺,油漆彩绘了各院落建筑上的木构件,安装了安全防范报警装置和消防设施;在中轴线上进行复原陈列,再现旧时县官及其属官、师爷、衙役等办理公务、审理案件的真实场面;在东西厢房建筑内,围绕县衙内容进行辅助陈列和展览,用实物和文字版面介绍有关衙门历史知识和典章制度;在东西辅线上推出胥吏衙役文化展、衙门奇案展、清代皇帝画像展、清代文武官服饰展、清代课本试卷展等。同时,新开放了门子房、招房、师爷教读、知县小灶等展室。县衙单体陈展已达52个,展出面积达5500平方米,有效地提升了县衙衙门文化内涵。
着眼于品牌打造,在文化节目上下工夫。聘请国家有关历史学家和古建专家到县衙进行学术指导,成立了“衙署文化研究会”,组织撰写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先后发表各类文章、学术论文百余篇,并相继出版了《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内乡县衙览要》、《解读内乡古衙》、《胥吏衙役的故事》等多部专著,在史学界、文物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围绕《内乡县衙》电影拍摄、县衙国宝十周年、4A级旅游景区公布等开展一系列特色庆典活动,从而使县衙声誉大增,影响更广,中外参观游客迅猛增加;投资20余万元购置了服装、音响,开展了《宣讲圣谕》、《正月十六看太太》、《锣鼓迎宾》等大型节目表演,利用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宛梆在典史衙院内开办戏曲茶社,在大堂表演县官审案,在仪门外定时开展仪仗迎宾等节目,此外还增加了游客织布、推碾、摇辘打水、抬轿等旅游项目,受到了广大游客的普遍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