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对中原滑雪市场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截至2007年元旦,中原地区的滑雪场一下子由原来的伏牛山滑雪场一家增加到了现在的5家。
新乡万仙山风景区郭亮滑雪场、三门峡甘山森林公园甘山滑雪场在2006年末开营,登封卢崖瀑布风景区嵩山滑雪场和荥阳桃花峪风景区桃花峪滑雪场也在元旦后陆续开门迎客。
众滑雪场的开营,弥补了河南冬季旅游市场产品相对单一的不足,但面对气候、巨额的投资、省内外乃至国外市场的竞争等事实,冰雪经济被媒体炒热之后,投资者是不是需要更多的理性审视,怎样从众滑雪场中“突围”出来,怎样保持“冰雪”的热度,不再回归冰冷。
暖冬搅局至今一场大雪未下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全球气候越来越暖和了,处于温带地区的河南已被暖冬连续困扰了几年。今年又是一个暖冬,气候干燥少雨,温度持高不下。既然东风不与雪场便,各滑雪场只好加大成本采用人工降雪。据气象专家分析,山区的温度会比城区温度低4℃至6℃,山上的温度则会更低,基本达到造雪储雪的条件,不会太影响滑雪的质量。一名滑雪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造雪最佳厚度在60cm-70cm,造雪面积和厚度不够会影响技术动作的发挥,而且还会形成安全隐患。偏远山区的甘山滑雪场等已相继开业,而离省城较近的桃花峪滑雪场和嵩山滑雪场的开业时间却一推再推。
据了解,桃花峪滑雪场原定的试营业时间由2006年圣诞节一直推迟到了2007年1月12日。据专家分析,如再不开业就会坐等损失,开业后成本会大增。人工造雪不但大大增加成本,而且要消耗相应的水量,对水资源相对缺乏的河南来说将会造成更大的影响。气候搅局不说,水、电、气、热也搭上了涨价的快车,各项费用大增。下雪,对滑雪场的投资商来说等同于下钞票,但天公不作美,钞票也就不好挣。
刚刚起步各项服务设施有待完善
50年前,滑雪作为一项专业体育运动项目进入我国,逐步发展成大众体育运动,一直演进到今天的旅游运动。目前来讲,其主要支撑为相当基数的中产阶层和团体消费,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自费滑雪也不再奢侈。省内滑雪场较省外有行程较短和价格优势,一般花费200至1000元,就能玩转整个滑雪场。但消费群体经过一段适应期后,会期望滑雪场提供更好的服务,不但是硬件配套设施,还有优质的人性化服务,价格已不再是主导。
据业内人士分析,省内滑雪市场还不够成熟,面临的问题不是数目的迅速扩张,而是完善硬件及各项服务。现状是:其一,定位不够明确,配套设施需要加强。省内各滑雪场设施大同小异,食宿、供暖、交通及一些细节服务较国内其他滑雪场还有待改进,特别是供暖问题迫在眉睫。竞争对手东北、北京等地的服务配套设施极其完善,近年来欧洲人也把观光和滑雪作为买点,频频向中国游客招手。其二,许多游客到滑雪场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滑雪,他们还需要有与滑雪相配套的其他休闲度假项目。比如东北有冰灯、冰雕,邻省山西晋城有“死海”,北欧的许多国家有当地特色温泉。针对河南滑雪市场现状,专家提出各滑雪场要根据自身条件,在坚持政府主导发展的同时,加快市场运作的步伐,找准定位,完善设施,整合周边其他冬季项目以扩大竞争优势,否则将导致很多高端客户的流失。
投资窘境资金投入大回收慢
根据我省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滑雪场受季节限制大,利用率低,每年最多有4个月的利用期。面对滑雪场投资巨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想降低成本尽快赢利,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将其他8个月也利用起来,但根据业内人士介绍,经营夏季滑草等项目的也不少,取得成功的却不多。
技术门槛潇洒滑一回安全为第一
滑雪本是体育运动,技术含量较高,相应的安全隐患则增多,特别是老年人,若想一显身手,必先熟练掌握滑雪技术。滑雪技术并不好掌握,对初学者来讲,上了板在平地走都要练一阵子,更不用说滑了。一些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想要学好滑雪,就要做好挨摔的准备,但如果是会溜冰的游客,滑起来就容易多了。所以,让滑雪者很快熟练并爱上这项运动,进行重复消费,滑雪场才能有更好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