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2日,禹州市在神垕镇又集中销毁了1000余件残次钧瓷,该市再次打响了钧瓷品牌的“保卫战”。
自6月中旬开展钧瓷市场集中整治工作以来,禹州市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已销毁了10000余件钧瓷残次品。
其实,早在前几年,视钧瓷艺术为生命、富有良知的荣昌钧窑、王府钧窑等企业的一批企业家就自觉地悄然开始了销毁钧瓷残次品的行动,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该市企业共销毁残次品5万余件。
“砸‘钧瓷’,是为了不砸牌子,是为了走出一条钧瓷精品化发展之路”,禹州市陶瓷局局长吴松木说。以继承钧瓷文化、着力进行科技创新和工艺创新的荣昌钧窑对此作了生动的注解。2003年、2004年、2005年,它创造的“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被指定为唯一国礼赠送给与会各国政要,在海内外叫响了钧瓷品牌,一时间其产品“洛阳纸贵”。“有点瑕疵的‘国礼瓶’也可以以次充好,卖万元以上,但如果我们都这样,钧瓷将是下一个‘唐三彩’”,荣昌钧瓷坊董事长苗峰伟一脸严肃地说。
销毁残次品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近年来,由于生产钧瓷效益可观,一些企业蜂拥而上,生产的钧瓷良莠不齐,更有甚者,个别企业背离钧瓷传统制作工艺,在施釉时人为涂抹冒充窑变钧瓷;个别小厂粗制滥造,低价倾销;一些经销商贩地摊销售残次品,“劣币驱逐良币”,这些现象严重败坏了钧瓷的声誉,威胁了钧瓷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销毁残次品仅靠钧瓷生产厂家和销售商的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市场经济的缺陷要通过政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来弥补,要引导他们既算经济效益帐,更要算社会效益帐,既考虑眼前利益,更着眼长远利益,把钧瓷文化产业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只有这样,才能使钧瓷艺术永葆青春,才能使钧瓷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品牌产业、支柱产业”,禹州市委书记周庚寅解释说。
哪些企业可以生产钧瓷,生产什么样的钧瓷?禹州市制定的《钧瓷生产企业标准》给出了“标准答案”:要求生产企业必须证照齐全,具备生产精品、珍品钧瓷的科研能力和生产能力,这样既提高了钧瓷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又从根源上堵死了残次品的“出口”。
什么样的销售企业和门店可以销售钧瓷,怎样销售钧瓷?他们制定的《钧瓷经营门店标准》做了具体规定:要求销售企业和门店证照齐全,硬件达标;销售的钧瓷产品中珍品、精品要占一定比例;产品要分类、分级销售,不得以次充好;不得销售残次品;不准和其它瓷种混合销售;更不准地摊销售和店外经,这就从流通领域杜绝了残次品的流通渠道。
在此基础上,该市还探索出了有关单位分片包段、分包到店的长效监管责任制,为防止集中整治过后出现反弹提供了制度保障,进而全面净化和规范了钧瓷生产经营市场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