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号下午3时,内乡宝天曼自然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南阳诸葛恐龙入馆典礼”。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教授赵喜进亲手将披戴红花的“南阳诸葛龙”交给内乡县委书记翟幸福时,全场沸腾了。至此,内乡乃至河南人民盼望已久的“南阳诸葛龙”在离开内乡10 年之后,终于艰难回归故里,作为镇馆之宝入住宝天曼自然博物馆。
1996年4月,内乡县夏馆镇农民张遂堂在该镇东沟岭挖出了恐龙化石,并秘密保护起来。1996年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教授赵喜进在内乡县赤眉镇考察时,认定该具恐龙骨架化石是生活在距今约9000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晚期的鸭嘴龙,并将该化石命名为“南阳诸葛龙”。这幅恐龙骨架化石的发现打破了古脊椎动物研究中的一个定论,即:发现恐龙蛋化石的地方一定没有恐龙化石,龙蛋不会并生。随后,赵喜进以南阳恐龙蛋研究课题负责人的名义,给内乡县打了一张收条,将恐龙骨架化石带往北京,承诺“在全部修复研究后仍返还内乡县”。
有了恐龙蛋,再加上恐龙骨架化石,能否建一个不亚于兵马俑的集科研、科教、旅游于一体的白垩纪公园?1998年,内乡县想到了索要恐龙骨架化石,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解决。2000年,年事已高的赵喜进面临退休,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也先后变换了3次地址,同时,因担心过了一定期限,内乡县可能会失去对恐龙骨架化石的优先使用权,内乡县开始加大讨要的力度。此时,这堆“石头”一直沉睡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的一个角落里,而根据这副恐龙骨架化石而做的复制品,已经落脚在几个省份的博物馆中,并且走出了国门。去年7月,在赵喜进教授的协调下,恐龙骨架化石回归工作终于峰回路转,71岁高龄的赵喜进表示,2006年4月,他一定亲自把“南阳诸葛龙”送回内乡。 从27日下午5时启程,到28日中午12时30分到达内乡宝天曼博物馆,赵喜进教授亲自押送,“南阳诸葛龙”一路上“走”了20个小时,内乡县委书记翟幸福、县长李建涛亲自到县界迎接。下午5时30分,当赵喜进教授和内乡县委书记翟幸福小心翼翼地将恐龙的头骨化石安放到恐龙化石骨架上时,现场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还原后的“龙”身长4.7米、高2米、重250多公斤。
内乡县委书记翟幸福说:南阳诸葛龙是南阳恐龙蛋及恐龙骨骼化石群古生物足迹中的精品,是南阳伏牛山地质公园的形象代表。南阳诸葛龙作为镇馆之宝入住宝天曼自然博物馆,对世界伏牛山地质公园的创建具有巨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是地质公园和科普教育宝贵的教材,同时也增加了内乡地质的厚重感。内乡将以此为契机,借助创建世界地质公园这个机遇,保护好珍贵的地质遗产,将乘着这股龙气,进一步完善地质遗迹保护和科普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宝天曼生态科普旅游,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通讯员:贾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