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再添珍品:两块两亿多年前的硅化木成为游客争相观赏的对象。它们身上虽无任何文字记载,却让人们“读”出了王屋山区来自远古时代的信息。
这两块硅化木在被发掘以前,一直静静地躺在大峪镇草沟村的深山凹中,接受着岁月的洗礼,但保存非常完好。不久前,当地农民在劳作时无意中发现此物。经地质专家鉴定,形成两块硅化木的树木大概生成于中生代二叠系,距今大约2.5亿至3亿年,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当时气候暖湿,植被茂盛,有利于植物生长,恐龙还没有在地球上出现。后经过挖掘和测量,两块硅化木分别长4.1米和4.8米,直径分别为1.1米和0.85米。 据专业人士介绍,硅化木,又称木化石、树化石。在远古时期,因受洪水袭击,大片树木被连根拔起。洪水退去后,这些倒伏的树木又被接踵而来的风沙掩埋,从而与大气隔绝。经过几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漫长岁月,这些树木中的“幸运儿”就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木化石。 据介绍,作为划分地层的标志,硅化木既保留了古代树木的某些特征,又为我们研究古植物及古生物史和地质、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线索,对研究古地理和古地貌具有特殊的意义。[通讯员:廉研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