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业不仅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富民产业。济源市明确旅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旅游业,涌现出了一大批旅游企业、旅游村和旅游户,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民”的好路子。
五龙口景区所在地山口村和王屋山景区附近的愚公村、迎门村应该说是“旅游富民”的典型。从五龙口景区的停车场拾级而上,两旁的旅游纪念品商店里,各式各样的猕猴,玉雕和手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古色古香的旅游服务市场里有卖风味小吃的、卖饮料的,还有专门为游客拍照的。这些从业者多数是山口村的村民,据悉,该村投资旅游方面的村民有40余户,从事旅游服务业的村民约有200余人。山口村还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先后投资建设了运输游客的电缆车、修建了蓄水大坝、打通了旅游隧道。该村的年人均收入近5000元,其中来自旅游服务方面的收入占20%以上。村支书党可华说,随着旅游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旅游业在全村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可能会上升到70%。
在愚公村最早经营农家小院的石素兰家,客房、浴室、卫生间、餐厅一应俱全。石素兰告诉记者,旅游高峰时,一个黄金周能收入好几千块,可比种地强多了。据了解,愚公村象她这样的农家小院有10多户,另外还有20户村民办起了服务游客的饭店,有30户村民销售旅游纪念品,有15户村民家里有出租车。和愚公村相邻的迎门村,有50%的村民吃的是“旅游饭”。
看到景区所在村尝到了服务旅游业的甜头,其他各乡镇也都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旅游开发上,越来越多的人吃上“旅游饭”。五龙口镇的沁北大道上商贾林立,超市、饭店,休闲场所让人目不暇接,一到旅游旺季便人潮涌动,生意红火;王屋山景区的山民们“靠山吃山”,采来了灵芝、鸡头参、何首乌等天然中草药和一些山货卖给游客,走出了自己的致富门道;九里沟景区村民在景区内开饭店,出租登山鞋、拐杖等,收益也不错;济渎庙内,一些民间协会甚至承揽了根雕、盆景展等。
在济源,还有一些企业把精力投入到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制造中,现在已经开发了40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有冬凌草系列产品、王屋山土馍系列产品、源星柿醋、仿真猕猴、卢仝系列茶、孙思邈中草药等等,还有各种带有愚公移山标志的工艺品投放市场并成为畅销的旅游纪念品。 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中来,不仅极大的丰富了济源的旅游市场,缓解了旅游旺季城市游客接待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进程。我们期待着更多农民迈入这个行列,在把自身改造成为新型农民的同时,把自己的家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通讯员:廉研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