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我省“十一”黄金周旅游虽受连绵秋雨影响,但各项指标仍稳中有升,呈现一派祥和、安全、有序景象。10月1日至7日,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102万人次,旅游收入55亿元人民币,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99%和16.03%。实现旅游综合效益264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6.04%。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保平安、树形象、增效益”的目标。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客源流向趋于合理。以今年“十一”黄金周为标志,我省旅游发展已开始步入理性化阶段。从旅游产品布局情况看,我省由过去单一景区旅游发展为景区与城市共赢,旅游收入构成由过去的以门票为主发展为六要素均衡增长的局面。除景区游客增加外,全省星级宾馆、购物、娱乐、小吃、酒吧等旅游场所均比平时高出两倍以上,大量游客由过去一线多点式为主的观光型旅游变为一点多时式的休闲度假游,全省旅游市场秩序安全健康,平稳有序。从空间分布情况看,游客出行对旅游线路的选择呈多样化趋势,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外,山水游、文化游、休闲游、近郊游、乡村游、体验游均有增长,客源分布趋于合理,消费理念趋于成熟。从调控手段上看,由于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积累了丰富的黄金周旅游组织经验,驾驭黄金周旅游的能力不断增强,更加注重解决黄金周旅游市场的供需矛盾,普遍对黄金周旅游采取了扩容和均压措施,实行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代理和全方位的信息发布等灵活多样的新手段,提前给游客提供了合理的导向,有效调控了客流分布,避免了以往黄金周大量拥挤景区(点)的状态。 二、游客结构发生变化,综合效益大幅上升。一是境外游客(入境游)大幅增多。黄金周期间,全省共接待入境游客1.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2.5%,多数是游览洛阳龙门、郑州少林寺为主的“三点一线”景区。二是外省游客比例继续上升,占全省接待游客量的45%。其中山西、山东、陕西、湖北、江苏、河北、北京、天津、广东、浙江等省市的游客较多。特别是焦作云台山景区,接待外省游客多达80%。三是散客特别是自驾车旅游明显增多,占游客总量的30%以上。四是全省文化景区接待量稳中有升,山水景区增幅较大。少林寺、清明上河园等文化景区的接待人数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焦作云台山、青天河,洛阳栾川的重渡沟、鸡冠洞,平顶山石人山、安阳红旗渠、新乡八里沟、南阳西峡老界岭、济源五龙口等自然景区的接待量均在16万人次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较大。入境游、自驾车游等高端客人增多,增加了整体消费,带动了相关产业,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三、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形象更加鲜明。“十一”前夕,省旅游局专门在洛阳召开全省旅游服务工作现场会,在全省旅游行业开展了“诚信旅游”活动,省旅游局与各省辖市旅游局签订了“诚信旅游”目标责任书。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把黄金周作为展示河南形象的一次难得机会,普遍采取了开通投诉热线、设立旅游服务中心,加强交通、公交、出租车及服务员、导游员、讲解员等旅游窗口服务体系建设,大大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赢得了游客的好评,展示了河南良好形象。据统计,今年“十一”黄金周全省共接到旅游投诉92起(及时处理85起),比去年同期下降25%,为历年来黄金周旅游投诉率最低。从省旅游局发放的1万份问卷调查和省旅游局直接面对面调查的1万名游客情况看,游客满意率达95%,大多数游客不仅高度赞扬河南的景区美,更赞扬河南的形象美。特别是在我省发生的许多拾金不昧和优质服务的感人故事,更令游人赞叹不已。如三门峡灵宝鼎湖湾景区工作人员拾到游客丢失的6000元人民币,立即想方设法与失主联系,受到游客的高度赞扬。济源旅游局把全体工作人员分布到全市每一个景区,专门为游客解决各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