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曲天地恋,一座喜鹊桥,两颗连理星,两心常相知。8月11日,农历七月初七,又是一个“七夕节”,这个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再一次成为人们心灵相通的契机,不少商家也纷纷打出“七夕”的牌子,力求贴近大众、吸引人气、塑造品牌。
“七夕”溯源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七夕——源自南阳的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七夕——爱情,商机无限
七夕,确切是叫“乞巧节”,感情内敛的中国人也从不公开认为她是“情人节”。自从有媒体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只过“2.14”不过“七月七”之后,似乎人们突然就记起了这个曾经遗忘的节日。一时间,商机搭上爱情的快车,一发不可收拾……百货业、餐饮业、IT业都盯住了这个节日,一场硝烟随爱情飞散。
《航海世纪》、《少林传奇》、《仙侣奇缘》、《封神》一些年轻人衷爱的爱情游戏一下子抓住自己的顾客,开展了真情告白、一见倾心乃至……集体婚礼,真是让玩客真正体会,除了线上,线下我们依然“游戏”。但还好,爱情毕竟是庄重的……
数码业界,销售商打出了“七夕配对”的活动,数码相机、MP3甚至DV,爱她(他),就买个数码和他(她)配对,更称“让数码见证爱情”!
此外,珠宝、剃须刀、手机、还有绝对少不了的鲜花,一切都成了“爱情的见证”!
七夕,玩出心情,体验真爱
朝阳产业的旅游业,此时绝对不会甘于寂寞。
郑州鹤园度假村、荥阳环翠峪、嵩县天池山都推出了七夕“节目”。8月6日,七夕的前一个周末,“月下老人迎宾”、“七仙女下凡”、“过鹊桥”、“抛绣球”、“同心锁”、“猪八戒背媳妇”、“牵红线找红娘”、“爱心拍卖”、“情歌大唱”、“喝交杯酒”、“历史上的今天爱情回味”等丰富多彩的趣味项目及游戏就让在鹤园游玩的朋友们快活的“爱”了一把。而利用山间特有的景观——千年石花、万年古橿树、恒古天印和满山的长寿果——核桃,成为了自然山水中爱情的永恒信物。从七夕一直到8月14日,情侣摘核桃大赛将在这里隆重上演!国家森林公园天池山也推出了“登天池山七夕浪漫之旅”,让古老的天池见证彼此的爱情。
七夕思考,让文化体现文明
又是一个七夕,无可考证是第几千几百个七夕节,愿它作为一朵浪花,将爱情打进我们的心底。遍观节日的产品、节日的气氛,似乎还缺少些什么。虽然有时间的因素——怎么又不是周末,怎么过这个“情人节”?还好,一些民俗专家正在武夷山开会,呼吁七夕节成为“法定节假日”。笔者认为旅游产品少,品牌少,是不能唤醒人们“寓游于节”的重要原因。七夕节除了一些小范围的娱乐活动和别开生面的采摘活动外,似乎只剩下换个名称的“游山玩水”。旅游业也是体验经济,如何让游客更多的参与,恐怕旅游经营商在挖掘新产品上要下真功夫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源出于南阳,南阳的汉画馆至今仍保存着汉代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汉画像砖,汉画馆是否可以在这天实行门票优惠,吸引情侣们参观展馆,寻找女郎织女汉画石,也许,这块汉画石的拓本也会成为不错的旅游商品呢!七夕同舟夜游,一起观赏天空的牛郎织女星;七夕节情侣点燃河灯,让它顺水漂去;选择动物园的一对小动物,作为两个人爱情的“志愿见证者”……方法很多,全靠选择。石家庄附近的一个景区不就利用牛郎织女的传说,在努力建设“中国第一情山”么?每个景区和企业都肩负有维续文化、体现文明的责任,特色的产品也是企业生存的命脉。我们可以挖掘的有很多,需要挖掘的也很多。充分利用景区和企业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化产品,让旅游业来体现文化,体现文明。
七夕节,一切都让爱情来见证!【文:志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