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读者林先生向洛阳日报新闻热线反映:白马寺寺门外的工艺品店里,一些营业者极力诱导刚买完工艺品的游客给工艺品“开光”,“开光”之后让游客交供养钱、功德费。他想知道这种活动是否在欺骗游客?
27日,洛阳日报记者前去进行暗访。
“热心”的营业者
12时许,记者来到白马寺检票入口处外的步行街,并在街南边一家主要卖挂饰物的店铺选中了一个“唐三彩”工艺品。
店里一名女营业员告诉记者:“买了之后让大师开开光更好,能保全家平安。”记者问她,在哪里“开光”、收不收费?她说不收费,“开光”的地方就在附近。随后,她带领记者走进了街北侧一家同样卖这种工艺品的店铺里。店铺里侧有一个挂着黄色帘子的小门,帘子上写着“开光”字样。
这家店里的一名女子让记者留下姓名、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说“开光”时这些用得着,以前来的人都留了。记者再次问她收不收费,她说不收费。
“免费”的“开光”过程
掀开帘子,记者走进小门,里面是一个空间非常狭小的隔间,靠墙放着一张长桌子,桌上摆放着烛台香火,中间供奉着一尊菩萨像。旁边站着一个看上去中年模样、尼姑打扮的女子。
随即,她点燃了几炷香,让记者跪下给菩萨磕了几个头。她用一炷香在记者刚买的工艺品上虚点了几下,又念了一番话。接着,她说这个东西已经“开光”了,能够保佑你全家平安,所以记者得给菩萨奉上一些供养钱。记者掏出10元钱递给了她,她强调说刚才点燃的是6炷香,取六六大顺的意思,供养钱最好是有3、6、9。
见记者不愿多给钱,她说以前有人来“开光”,不愿意多给菩萨供养钱,后来遭了难又来补上,现在多给点儿比较好。
她还给记者看了桌子上的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不少人名和数字,说这登记的是以前来的人。上面一般是几十元和一二百元,但500元以上的也不少,最多是2000元。“尼姑”说,上面写的都是真的。
走出这家店铺,记者发现,在检票入口处附近,10多家店铺门外的广告牌上都标有“开光”字样,而且店铺里面大多都有挂着黄帘子的小门。
有关人士:这种活动是不允许的
这种活动是否遵守我国的宗教活动政策呢?记者咨询了洛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有关负责人。据这位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应在宗教事务部门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一般不允许在宗教活动场所之外宣传宗教。白马寺门外的这种“开光”活动是不允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