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资讯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视频资讯 政务信息 媒体互联 图片资讯 本网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前沿
河南日报:说不完道不尽重渡沟
http://www.hnta.cn  2005-7-26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
【字号: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重渡沟,一个让人感叹造物主神奇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人嫉妒造物主偏心的地方。在这一方天地里,绿色的风,白色的云,还有清澈的小溪,蜿蜒的山谷飞瀑流泉,它们汇聚于此,浑然一体,既俊美又灵秀,既风情万种又一尘不染。


  炎热的七月,过去曾一直被认为是旅游的淡季。今年七月,人们突然发现,重渡沟却依然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成了景区中的佼佼者,独领风骚。


  究竟是什么魅力让游客们对重渡沟一心向往情有独钟呢?


  一个清凉的故事


  一位女教师说起重渡沟来意味深长:“如果这里万顷碧波般的竹林像大海,重渡沟就是这海洋中的一个小岛,清凉而静谧。我已经是第二个暑假来这里度过了,每到这里我就会忘记了季节,仿佛沿着沁凉的青石路走在幽深的小巷,重又回到了我的学生时代……”


  郑州金太阳旅行社的刘小姐说一个月内她已经是第三次带团来这里了,她对重渡沟熟悉得简直就像在家一样,陪游客一次又一次走在山路上,她每一次的感受都不一样,依然是那么新鲜那么兴奋,她说带团来这里让她最放心,因为客人每次都是玩得那么尽兴,那么意犹未尽,从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


  一位白发红颜的老者指着照片上一个在溪边汲水“打水仗”的中年人和另一个玩弹弓的顽童说:瞧,我们是“三世同游”呀,重渡沟不仅自然山水宜人,还有适合孩子们嬉闹玩耍的儿童乐园,秋千、转椅、独木桥、梅花桩……各式玩具一应俱全,还有竹子做的汲水筒,给了城里的孩子们一个快乐天地,在这里嬉水再不用考虑水表的转速和用水的浪费了,大人小孩老人各得其乐。最有意思的是,前几天在城里还热得只能呆在空调房里,而在这里晚上睡觉却要盖被子呢,不可思议吧。


  悠悠竹林,和风徐徐,被绿阴遮蔽,被飞瀑溅湿了的重渡沟呀,在烈日炎炎的盛夏里独自摇曳着清凉的故事…… 

   一个浪漫的故事


  在重渡沟,你可以住进纯朴的农家小院,品尝具有农家风味的三餐,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庭院旅游的别样情趣。


  一对相互搀扶的老人走在重渡沟哗哗流淌的溪水旁,他们是一对老革命吧?彼此的目光里还闪烁着“激情燃烧岁月”的光芒,老伯伯老妈妈走在这青青山路上,思绪一定飞回到了他们风华正茂的当年。这一草一木都在勾起他们无限的怀想。一位摄影爱好者还拍到了一个感人的画面,我从他的数码相机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扶着她那双手扶杖的老母亲笑得那么灿烂。他告诉我,这位65岁的白发老妈妈是在陪她的妈妈在重渡沟登山,她说这里的山平缓,水绕山径而行,让人忘了疲倦。过去因为工作忙碌,因为生活窘迫,没有机会陪老母亲外出旅游。现在才了却了自己多年的夙愿呀……


  一群刚从“黑色六月”拼杀出来的高考生们一路玩耍一路引吭高歌,看的出他们是在释放前一阶段挑战命运之神的压力,个个初出茅庐的脸上洋溢着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爽。他们在瀑布下留影,他们在竹林里追逐,他们在小桥流水边畅想……他们的青春身影,他们的欢声笑语,给七月的重渡沟增添了欢快与轻盈。听一听他们用一句句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的重渡沟吧——


  “哦,仿佛走进《绿野仙踪》的童话故事里。”


  “蓝天绿地和清凌凌的水就像一块调色板。”


  “我好像在梦里来过这里。”


   在震天雷瀑布旁边我见到一对背包客“驴友”,称他们为“情侣”时他们相视而笑,既不承认又不否认。原来他俩是游客中的“独行侠”,两天前还是陌路游人呢,两个大学生一个是爱好美术写生的,另一个是喜欢历史民俗考察的,他们在重渡沟相识,开始结伴而行,“美术”生向我展示她的画夹:一石一树栩栩如生,一沟一壑郁郁葱葱。那位历史系的“帅哥”则向我讲述重渡沟的光荣历史:抗战时期,这里曾是我省最高学府“河南大学”的流迁地,许多全国知名的教授、学者,像嵇文甫、关梦觉、王毅斋都曾经在这一带留下了足迹,当年的爱国学子更是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我突然敬佩起这位大学生,他是来这里的游人中少有的能给重渡沟赋予“红色旅游”概念的人。
  夜色下的重渡沟更是朦胧迷人,一群群游人踏着月色拥向篝火晚会,我又遇见了那一对“驴友”,他们正在美妙的歌声里翩翩起舞,篝火映红了他们的面颊和身影,也许,一个浪漫的乐章的序曲刚刚开始吧?


  一个悠闲的故事


  重渡沟,仅这个名字就给人们闲庭信步的想象空间。这里的人们并不是行色匆匆的样子,男女老幼都是一副安营扎寨、度假休闲地神态。来到这里,你会不由自主的忘却烦恼,放慢脚步,仿佛置身红尘之外的桃花源中。


  一个自驾车的三口之家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天了。他们夫妇俩说重渡沟让他们的孩子学到了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因为这里不仅有大量的野生植物,堪称“天然植物公园”,更有独特的因石灰岩受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简直就是一个地质公园,培养了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这里是一部活生生的“寓教于乐”教科书。


  几位参观过龙门石窟和少林寺的俄罗斯游客也落脚在了重渡沟,他们住的是坐落在青纱帐般的竹林里、幽雅别致的高档别墅区,临窗伫立偶尔可闻呦呦鹿鸣,俯首可见一池碧潭,水光滟潋。夜色里,竹影婆娑,掩映着曲径通幽的低楼雅舍,从音箱中飘出的轻柔的乐声与大自然的天籁之声融为一体,让人想起天人合一的佳境。想必在这样的环境里入梦,也不亚于五星级酒店呢。


  住进农家宾馆的人们,首先感到的是放松。鸡犬之声相闻,竹篱炊烟相伴,你会感到远离了喧嚣的都市繁华而又重返村野田园,会有抛弃了心中的尘埃与疲劳的感觉,甚至会有一种功成名就,解甲归田的闲适与淡泊。来自开封的几位游人讲,尽管投宿农家宾馆每天连吃带住才收30元,但这里环境并不差,里里外外干净利落,吃了两天农家饭竟然不重样,像玉米糊糊,手抓烙饼,山木耳,野蕨菜,芝麻叶面条,吃起来十分可口,让人胃口大开。城里来的孩子们在农家小院里或喂小猪、小白兔,或看小鸡啄食,白鹅行走,到菜园里摘豆角,都是一种乐趣。


  记得一位哲人讲过:“乡间是人类的清晨和暮色。”重渡沟就像旅行家的客栈,让人们去用心感知它丰富的休闲内涵,融入到一个悠闲的故事之中。


  一个和谐的故事


  重渡沟有着无处不在的和谐,触目所及的青山绿水,随风而至的鸟语虫鸣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我省一位著名的作家曾赞许重渡沟的空气是全国景区中最好的。而且重渡沟有自己的污水处理系统,它将保护这里生生不息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在重渡沟,当地人与游人之间的和谐使你处处感受到:村民们纯朴友好,古风犹存,轿夫商贩童叟无欺。


  景区管理部门更是有规章可循,不许与游人发生任何争执。


  一位粗心的确山张小姐乘坐马车时把价值几千元的数码相机遗忘了,回去寻找时竟发现赶车人一直在等候着失主;农家宾馆打扫卫生时发现客人的手机落下了,就马上交给景区管理部门,让他们与客人联系;遇到雨天,房东会免费借给你雨具,问路时更有热心人不厌其烦地为你指引……这几乎是每天都发生在重渡沟的日常小事;从这些事例中你可以感到重渡沟待人接物的厚道,体现了一种重道德守信誉的人文风情。


  景区的未来发展远景也是可以体现和谐的地方。听不少游人讲,他们是真正的“重‘渡’客”,一年前来过,现在再来看,眼前的重渡沟设施更好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也缩小了这一地区与发达地区物质文明的距离。作为“回头客”的他们感觉到重渡沟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前提下正走着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展现重渡沟对完美和谐的追求。


  重渡沟因和谐而令人神往,更因和谐而美丽大方。
  □记者 余会 张莉娜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吕新)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 相关资讯  
 □ 新闻搜索
关键字:
类  别:
  
 □ 图片新闻
重阳节2000人新郑拜祖 今后逢节即拜
重阳节2000人新郑拜祖 今后逢节即拜
郑州导游朱娜入选“全国模范导游员”
郑州导游朱娜入选“全国模范导游员”
李成玉省长会见马来西亚旅游部副部长
李成玉省长会见马来西亚旅游部副部长
[ 合 作 媒 体 ]
河南省人民政府 | 中国旅游网 | 大河网 | 商都网 | 新华网河南频道 | 人民网河南视窗 | 河南新闻网 | 中原网 | 河南电视台 | 今报网 | 河南广播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虚位以待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意见建议
河南省旅游局主办
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承办并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 Copyright 2007-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证号:B2-20040057 备案序号:豫ICP备05011881号